曲氏为女儿请了教养嬷嬷的事情,冒姨娘心里不是没犯过酸,倒是玉柔劝她:“玉彤毕竟是太太肚子里出来的,她若好了,我这个做姐姐还不是跟着沾光,您又何必为我伤神。”
“我的儿,我倒是要你来劝我,你放心,姨娘就是这样一说。我也知道太太的心思,日后回了京城,要是跟侯府的姑娘们差距太大,三爷跟三太太这面子哪里搁的住。”冒姨娘是安平候府的家生子,她对侯府的了解恐怕不低于曲氏,也因此有这么一说。
玉柔曾经也在侯府出生的,不过她从记事起就在任上了,所以对侯府的人都不是很了解。人们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往往很好奇,她依偎在冒氏怀里,不禁问起了侯府的事情:“我以后嫁在益州了,怕是久久不会回侯府了,真是羡慕其他姐妹能在侯府生活。”
冒姨娘想起在侯府的日子,那是一段她觉得最幸福的日子,彼时三爷年轻多才,人又生的俊朗不凡,对自己这个老太太身边的人也是极为温存的,就是新进门的曲氏都要避自己锋芒,这样的好日子她宁愿折寿十年也不想跟现在一样,摇尾乞怜才能苟且偷生,面上还要做感激状。
可自打从侯府出来,张钊基本就没怎么碰过她了,一颗心都在曲氏身上。曲氏生的清丽脱俗,宛如白瓷一般漂亮,性子也很冷淡,一点都不像是庶出的,她刚开始是不曾把曲氏放在眼里的。
女人一定要温柔体贴才能讨男人喜欢,曲氏这样硬的性子有的是苦头吃,刚开始她还自鸣得意,反正她生了一儿一女,又是老太太身边出来的,三爷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她还暗自等着看曲氏的笑话。
没想到曲氏却在她眼皮子底下一步步的站稳了脚跟,她当时还能买通两三个人去打探消息,后来这些人不肯再为她传递消息了,她才知道曲氏终究是胜了她。
只有在后宅处于胜利地位的人才能压的下人不敢动弹。
既然已经是手下败将,多说无益,冒姨娘也怕女儿再起不甘之心,于是拍拍玉柔的脸:“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侯府的女儿们姻缘上也不一定有你好。就拿老太爷最喜欢的那对大小杨姨娘来说,大杨姨娘嫁的是国子监祭酒的小儿子,这是门好亲吧”
玉柔不由得点头:“国子监祭酒是四品官,又是文官,想必家风不错。”
冒氏也叹了口气:“是啊,公府的二小姐跟书香人家的嫡子,那才是郎才女貌相配的很。可惜,国子监那年学生要上书,祭酒大人办事不利被革职后回了老家。”说到此处,她眼睛眯了眯,复道:“身为庶出的女儿,嫁妆并不多,家务繁忙的很,二姑太太又还怀着孩子,一个不慎就早产了,自己也把命搭进去了。”
玉柔惊呼一声。
冒姨娘接着道:“小杨姨娘比大杨姨娘又得宠一些,所以三姑太太嫁的更好。三姑太太却养的有些天真了,嫁到盐商家里,却指望着丈夫只爱她一人,自己生不出儿子也不纳妾。后来丈夫死了,族里以无子为由把钱都搂了过去,但凡她坚强些也要为女儿藏点家私。可丈夫一死,她就撑不住了,自己都迷迷糊糊的,到头来什么都没有了。”
“不是吧,侯府怎么不为她出头”
冒氏又一笑:“那个时候小杨姨娘又不得宠了,三姑太太又没有亲兄弟,谁会跑去南边跟她出这个头”
玉柔浑身冒冷汗,此时她的境遇跟她的三姑姑不是一样吗冒姨娘已然失宠,她没有亲兄弟,若是在夫家出了什么事情了,谁还为自己出头想及此不禁悲从中来。
她多希望自己的弟弟没死,也有个人替自己撑腰啊
现在是不是迟了呢她跟张瑰关系非常一般,跟玉彤关系算面上情,跟玉佳更是不怎么说话她想着自己是不是要跟大家把关系打好呢
她站起来后,心里也有了主意:“姨娘,太太上次赏下来的妆缎您这里还有没有我想跟爹和太太一人做几双鞋。”gd1806102:
第9章 第八章(二更)
对于玉柔最近的举动,曲氏也略知一二,作为掌控后宅的主妇来说,谁的动向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不过她认为这是好的一个方面,姑娘家知道识时务,以后嫁到人家家里才能过的更好。
也因为如此曲氏约了林二太太和唐夫人在九月初九到仙风观打醮,顺便带玉柔过去,也是让她和未来婆婆能熟悉一下。
而玉彤呢因为正在学规矩,所以曲氏不打算带她出去。
祝嬷嬷先是检查了一下玉彤的绣工,皱了一下眉头,不免说的有些直白,“七小姐女红需要加强。”
玉彤不大喜欢刺绣,总觉得脖子做的太痛,对眼睛也不好,可这个时代女子的女红在某一方面代表一个人的脸面,家里人也不会同意玉彤这么差的女红,所以玉彤只好分几分精力在。
当然祝嬷嬷不是一味的只教针法这一些,在教玉彤配色的时候,不免会教一些宜忌。明黄跟金黄色的不能乱用,什么样的布是贡品,年轻的女孩子绣什么最好。顺便普及了一下诰命们的衣着,怎么通过她们的穿着来辨认品级,或者从头上的冠帽来了解这人的爵位等等。
同时她对玉彤的举手投足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于怎么笑都要她对着菱花镜都要做到让这位嬷嬷满意为止。
“七小姐,您嘴角得再扬起一些,这样看起来才有笑影。”
玉彤又做了好几次才满足祝嬷嬷的要求。
学这些十分枯燥甚至于很累,会让你觉得一天怎么会过的这么漫长,就连吃饭都变成了最大的奢望,因为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觉得放松一些。
曲氏觉得十分有成效,对祝嬷嬷的生活起居照顾的更好了一些。
祝嬷嬷对玉彤的看法也变了,她刚开始觉得玉彤并不起眼,也没什么灵气,可一旦学上手了,却做的很好。
这家对嫡女几乎是全方位的培养,就是学规矩也没有落下读书,还好这家小姐虽然会生气,不过不会弄鬼去逃避。
每天都安排的很满,卯正三刻早上六点起床吃早点读书,午时一刻中午十一二点由祝嬷嬷陪同吃饭,未时一点左右开始做针线,申时三点左右开始学习礼仪。
晚饭过后,祝嬷嬷又让春樱用特制的中药泡澡,泡完澡,丫头们帮她松松筋骨,玉彤再看一会书,一天就这样过了。
直到九月初九,唐夫人过来张家接曲氏跟玉柔的时候,再看玉彤,果真是不一样了。以前也不是说玉彤不好,就是有些情绪太外露了,高兴跟不高兴基本都挂在脸上,说话做事也随性许多。
现在跟她问安的时候,脸上挂着笑容,即便屈膝问安,上半身都丝毫不动,行走间身上的佩环也不会发出声音。
唐夫人赞道:“早听你母亲说你如今在学规矩,现在看来果然跟大姑娘似的了。”
玉彤捂嘴一笑:“您实在是过奖,原本是我太皮了,惹的我母亲要治我,如今不过是比先前要好一些,哪里比得上晏姐姐。”
曲氏也谦虚几句,可从曲氏嘴角上扬的程度,玉彤看得出来她还是很高兴的。
罢了,只要能让娘高兴,她也觉得值得了。
因唐晏没有过来,玉彤就多问了几句:“怎么不见晏姐姐”
唐夫人便道:“你晏姐姐跟你一样也在学规矩。”
经唐夫人再解释,才知道唐家在杭州府请了一位女先生教唐晏读书女红和规矩,又唐晏已经是大姑娘了,所以不便出来走动。
其实唐晏也不过十三岁而已,在现代可能还只是个初中生,但是在这里已经是大姑娘了。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对女子这样严苛的坏境下,做爹娘的总希望自家的女儿不被他人挑剔。
她们说完话,林二太太才插话,说时辰不早了。曲氏带着玉柔跟林二太太同盛一辆马车,林二太太看玉柔走路步履轻盈,可没有像她妹妹那样规矩完成的一丝不苟,她松了一口气。
这个儿媳妇是侯门千金,名头说出去好听,难得的是庶出,到时候想在她们家摆架子也不会像她的嫡妹那样放肆。
林二太太间或又问玉柔一些诸如“平时爱做什么”“爱吃什么”
态度很和蔼,慢慢的玉柔就卸下心房,她毕竟是冒姨娘教出来的,心眼子多了好几个,过不了一会儿又恢复状态。
林二太太看了越发满意了。
俩家过了纳征了,看着满满的三十六抬聘礼,冒姨娘心里就高兴了许多。林家在益州有很大的茶田,所以像蒙顶甘露、竹叶青这样的送了许多过来,张家一时间茶香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