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蔬菜,新鲜的蔬菜。”
桑海的繁华的确不同凡响,是比起之前在赵国里见证的还要更加的浓烈,毕竟在赵国的时候自己多数时间都在沉迷修炼中,要么修炼,要么杀人,这就是成为杀手的生活,在这个战国时代里,也许这就是他唯一的出路了。
毕竟他什么都不会。
不会制作玻璃,也不懂得黑火药,更加不知道纸是怎么制作的,就是一个天天上班下班,会操作机器,喜欢打打游戏的普通人罢了。还真的是很对不起那些什么都会的穿越者先辈们呢~
说不定在这个战国时代再过几年,会遇到一个叫做易小川的家伙也不一定。
缓缓的行走在这热闹的街道中,转过几处街角便就已经来到了儒家现如今的所在地...
小圣贤庄。
这里就是荀夫子的所在之地,也是荀夫子教导学生们的地方。
更是自己必须走进去,询问荀夫子具体意思的地方。
深吸一口气,易经缓了缓自己心底里烦躁的思绪,便就是走上台阶朝着小圣贤庄的大门走去,在他刚刚登上阶梯之后,立于门前的那位少年就直接走上前来对着易经拱手一礼,略微弯下腰说道:“敢问来者是百家哪位子弟,有无拜访请帖?”
“我不是百家中人。”摇了摇头,这个世界可没有太白剑派这种门派,再加上杀手的身份,百家的死对头算不算?不过说是这样说,易经却还是将怀中的布帛递交了出去说道:“不过这是请帖,我受荀夫子所邀请而来。”
双手将布帛接过去,当他再听到荀夫子这三个字的时候更是身体猛烈的颤抖了一下,更加小心翼翼的将这布帛给打开,仔仔细细的阅读着上面的内容。
“原来您就是那位老师吩咐的人,老师说过了,若是您来到这里的话,可以去城外的云台崖上寻他。”再将手里的布帛还给了易经以后,这位少年继续说道:“老师陪着吾的师兄前往了云台崖上观云海风景还未归来,不过老师吩咐,您大可直接去寻他。”
“云台崖?可是我不知道在哪啊。”
“哦,这一点倒是吾疏忽了,若是兄台不介意,我愿意为您领路,带领您前往云台崖所在。”
“不敢不敢,如此真的是难为这位兄弟了,不知道这位兄弟的名讳是...”
“哦,是我还未自我介绍,在下儒家,李斯。”
——————————————割——————————————
呵呵,难道还会觉得惊讶吗?不会的,完全不会觉得惊讶的!就算面前这个小子是李斯又能够怎么样!是那个秦国著名的丞相又能够怎么样!已经没什么好害怕的了,毕竟自己等会可是要去见见他老师荀子的啊!
虽然在心底里千万次的这样重复告诫自己,但是却总还是忍不住去赞叹,李斯啊...那可是李斯啊,秦国丞相李斯,在他的前半生可谓是传奇,若不是后来思虑不当导致晚节不保,那最起码也是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忠臣,千古一相这样的美名的吧。
只可惜...一步错步步错,到了晚年的时候,还是没有能够选择好正确的道路,秦朝二世而亡,李斯要负担起一部分原因在其中。而他,也只能落得个功过相抵,毁誉参半的下场了。
“李兄可知道,荀夫子大人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才将我叫过来,尤其是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值得荀夫子这样的人物注意到的人。”
“老师在思考什么,有什么计量,当然是有他自己的想法,我身为他的弟子,又怎么能够擅自揣测老师的心思呢?易兄没必要妄自浅薄,能够得到老师接见的人,必定有他的不凡之处。”李斯摆摆手,脸上流露出来的是对于他的老师荀子的自信,在这当代的百家学说中,荀子可谓是一尊活着的圣人了。
任何的流言蜚语与诋毁,都不能够附加在荀子的身上,儒家不会坐视,就连百家也不会有人相信。
这就是圣人,尤其是百家里最具威望之一的显学儒家的圣人。
“实不相瞒,在下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不,甚至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突然在赵国被荀夫子指定接见,在下甚是惶恐。”
“易兄是赵国人?”
“不,我并非赵国人。”
“哦?留落异国的可怜人吗?不过也对,毕竟天下混乱了如此之久,王权分裂,诸侯四起,背井离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李斯能够理解。”
易经其实在犹豫,犹豫要不要告诉李斯他其实是个杀手,如果真的说出来的话,李斯到底会不会因为这种身份而看扁自己呢?易经自己都不知道,毕竟他所熟知的李斯,是史书上的,而不是他认识的。
所以沉默下去不再继续说话,是他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在李斯的带领下,朝着桑海城的外面走去。
第四章:天地间,是否真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操纵着一切
硬要说的话,也许的确算得上是异国人吧,流落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错。从来都是时间往后推算,自己却逆反而之,来到了这么一个全都是祖宗辈分的时代,也真是算得上可笑了。
“实不相瞒,在下是一名杀手。”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觉得把自己的身份告诉李斯,易经只是觉得,李斯总会有一天知晓自己的身份,他以后可是身世显赫的大秦丞相,远不是自己这种江户落魄的杀手能够比拟的,并且,作为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人,易经也想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杀手吗?没想到易兄居然还有此等身份,着实令李斯惊讶了。”脸上流露出的并非是惊讶,也没有任何皱眉的不高兴情绪,反而是带着一种了然于胸的蓦然,似乎对此早有所预料一般:“李斯虽然知晓,能够被易兄挂在嘴巴上提起来的,连普通人都不如的身份是如此的在意,想来李斯能够想到的,便也就只有奴仆或者奴隶,而易兄虽然衣着贫苦,却是自有一番傲气,眉宇间也有着属于读书人的气质,李斯多加猜测,却还是没能想到会是杀手。”
“李斯你不会觉得,这是一种见不得光的人吗?”
“何以见得?古往今来杀手能够存在,自然由其存在的理由,虽为杀手,但却也能够称之为刺客。”李斯微微一笑,带领着朝前边野小路走去的步伐却依然平稳:“专诸受吴王阖闾之托,藏剑于鱼腹之中,刺杀王僚之日,有彗星袭月之景色,聂政杀韩傀,白虹贯日三尺不消;要离刺庆忌,时有苍鹰落于大殿之中。此乃唐雎的出使秦国,与秦昭王据理力争发出的布衣之说,出自《战国策·魏策四》。刺客,不正是以此为荣吗?”
“越是出名的刺客,就越往往得不到善终,想来这三人的结局,李兄应该不会不知晓才对,而且我听闻,儒家尊崇王上,讲究礼法,于刺客这种于法大逆不道之人,应该会有所提防才对,而且李兄,可是尊崇着依法治国。依照法律,刺杀国君之人,当如何?”
“当场斩之,处以火刑,诛灭九族。”这是李斯头一次转过头正视易经,从李斯的眼睛里,易经看到了认同,甚至是不可思议。
当然这只是一瞬间,很快又恢复了一如之前的平静:“没想到易兄并非百家中人,却依然了解李斯所尊崇之礼法制度,看来易兄应该知晓,李斯会如何对待如同你这样的人了。”
“我当然知道,不过不是今日,而是以后,今天的我,是受你老师荀夫子邀请而来的客人,而你,也暂时只是儒家的门生。”是的,现在只是儒家的门生而已,谁又能够想得到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少年,会在以后成为权倾朝野的一方丞相。
“荀夫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又重视法治,懂得帝王之术。李兄既然为荀子门下高徒,必然学有属于荀子的某一方面,在下要是猜的不错的话,李兄心高气远,自能成就一番大业,心胸怀疑广阔的天地之下,应该是学的...帝王之术?可否?”易经那里知道李斯学的具体是什么,可是他是穿越者啊,来自后世,他自然看过史记里面的有关于李斯的记载。
从荀卿处习得帝王之术。
“哦?”这一下,李斯可是真的惊讶了,这短短时间之内便能够猜出这些大半事情来,如此聪慧的天资,让李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另一个人,那一个...他始终想要超越,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越走越远的身影。
“你的师兄韩非呢?”既然李斯在这里,那么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师兄韩非,那位法家隐圣,法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影响了后世近乎两千年的人物。同样与面前的李斯并称法家俩大最具盛名之人。
“与老师一起,在云台崖上观云海浪潮,一窥天地。”李斯闭上眼睛,整理了一下内心的情绪,一旦涉及到任何有关韩非的事情,他总是难以抑制内心的心情,这对于一个立志要做出经世伟业的他来说,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李斯。”
“哦?连李兄都不叫了,难道易兄竟也觉得,李斯是那般无情之人吗?虽然以后的李斯说不定会如同你所说那样,但是现在,易兄也要区别对待吗?”
“并非如此,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可以直呼对方的名字,而没必要称兄台了。”无论怎么说,现在的自己都处于这个时代,李斯也不再是只能在历史书上拜读的李斯,而是与他自己一般无二的少年,这一点已经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另外,李斯,认识你我觉得很荣幸。”
是的,未来的大秦丞相,毁誉参半的李斯。
————————————————割———————————————————
登上云台山的那一瞬间,映入易经眼中的,是遍布在山巅周围四散的云海,与散发在周围的云彩,透露出些微的金光闪烁着,站在这里,能够看到远不是在地面上能够看到的风景,就好像是眼界突然开阔了一样。
或许只有站在这里的人,领略了天地的风光,看到了比之常人更加宽阔的天地之后,才能够看得更远,才能够胸怀壮志。
“这天地间,是否真的有一种力量,在无形的操纵着这一切?”
跪坐在地上的男人,穿着一身洁白的儒门士服,束起了一头直垂落到背部的黑色长发,儒门的士襟在这山巅上随着黑发一起摆动着,划出不同的波纹,俊美的脸上带着不确定的神色,似乎想要得到一个答案,又似乎在追寻一个答案。
“有。”而回答的这人,穿着一身浅蓝色的儒服,花白的头发披露在背后,高高的发冠束在头顶上,虽然闭着眼睛,但是易经感受得到,这位老人一定是注意到了他的到来,那股仙风道骨的气息,很难让人想象会出现在一位儒门的老先生的身上。
“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脸上的迷茫达到了巅峰,这个问题,就是他一直追寻的,想要弄清楚的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你的心中早已有所计较,你应该是有了你的想法。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来询问我呢?”
“学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心里有一种声音,就好像是一首歌。”
“一首什么样的歌?”
“无法形容的美丽,初初听来觉得很悲伤,但是在这之后,仿佛却又觉得很欣慰。似乎在朦胧间,我想通了很多。”
“所以,你是来告别的。”荀子睁开了眼睛,淡漠的看着跪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学生,他最出色的学生,韩非。
“我感受到一种召唤,也许我该出发了。”明明目光直视着荀子,却仿佛完全忽视了身边的一切,韩非并未看到同样上山来的易经与李斯俩人。
目光里透露出欣慰,似乎对于韩非会做出这种选择,荀子早已有所预料,对于这位最出色的弟子,荀子是不会不假颜色的。
“好。”
“老师的传道受业解惑之恩,学生永远铭记在心。”重重的磕下了一个响头,韩非是发自心底里来的感激,因为在这条道路上的尽头,他早就已经看到了一切,可是真因为知道这一切,所以才会具有挑战性,既然敢于出发,那就代表韩非早已无惧。
“在那之前,老师介绍一位朋友给你,他会陪着你一起去韩国,护卫你这一路的安全。”而直到这一刻,荀子才将目光投注在了站在一边的易经的身上,只是这一眼,易经就仿佛感觉易经被他洞察了一切一般,完全没有半点儿的隐私所在。
“朋友?这不过是学生的归家之路,老师您这是...”韩非也终于在此刻,注意到了旁边多出来的俩个人,一个是他的师弟李斯,他自然很熟悉,而另一外的陌生面孔...韩非打量了易经很久,这才有些不确定的说道:“似乎...是一位用剑的好手?”
“韩非,你要记住,你这一路上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源于你提出的那个问题所在,当你找到答案所在的时候,也就是你的天命来到的时候。老师没有什么好送与你的,而这,就是我给你找到的唯一的礼物。”
韩非默然,老师这是知道他回到韩国以后将要面临的血雨腥风,所以这才送了一个人给自己吗?这是老师他送给自己的...在回国之后组建班底的最初的基本。
而这个人,就是老师选择的人。
第五章:三书共称
“这位兄台,不知道...”既然是老师介绍的,韩非当然不至于就此拒绝,不过初步建立了解一个彼此的关系还是要做到的。
韩非走到了易经的面前拱拱手说道:“在下韩非,乃是荀子们下学生,也是你即将达成的伙伴。”
韩非...这就是韩非!这就是那个先秦时代最后一位大家最后一位圣人的韩非!法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影响了后世几乎两千多年的时光,他的名字比起任何来都要来的出名,来得令人震惊,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就这样活生生的站在了自己的面前,恍惚中易经甚至是有一种朦胧的不真实感。
不过毕竟之前已经遭遇到了李斯,易经很快就从这份感觉中脱离了出来,毕竟现如今的韩非,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啊。
“在下易经,是一个杀手。”如果对象是韩非的话,易经倒是很想知道韩非对于自己这个杀手的身份是如何认知的,毕竟这可是能够说出“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的人。
他的见识与远见性远远超乎寻常人,这样的人,能够怎么评价自己呢?
“诶,没必要提出来,杀手就杀手嘛,一个职业而已很正常,倒不如说我这一路走回韩国,路上凶险几何我也不知道,你也知道现在兵荒马乱的,这要是突然冲出来一个强盗什么的,我岂不是连命都没了。”
十分自来熟的将手搭在了易经的肩膀上,韩非那英俊的脸上流露出促狭的神色:“你是杀手,就代表你的武功肯定很不错,真好这一路上,韩非就多多牢靠兄台来照顾了。”
这个...为什么这个韩非和自己想象之中的完全不一样?要怎么说呢...似乎在言行举止之间充满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超前感觉,这一点对于自身这个从后世来的人来说尤其突出,似乎他的每一个方面,都和这个时代完全不符合,这样的超前,这样的别具一格却又不会令人觉得冲突,不愧是韩非啊。
“好了韩非,我有事情要和他说一下,你先在一旁听着。”将目光投注到了易经的身上,荀子能够在茫茫人海里独独找到易经来护持韩非的归国之路,这绝对是不正常的。
要知道儒家之内并非没有高手,想要护送韩非归国,儒家中大有人在,又怎么可能将目光放在区区一个杀手的身上。
所以面对荀子的目光,易经并未显得畏惧,而是直接对视了过去,他的疑问就这样明明白白的充斥在眼眸中,毫不掩饰的表露出来,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回答。
“你现在应该充满了疑惑,为什么我会找到你来做这件事。”荀子微微一笑,伸出手捋顺了自己的胡须,继而缓缓说道:“你是一个很特别的人,这一点从你一直以来接取的那些任务里就能够看出来,依照自己的心愿,绝不屈身苟同去做自己认为错误的事情,能够守得住坚持的人,从来都是令人感觉到赞赏的。”
“可是这和我出现在这里,被荀子您老人家选择护送韩非归国有什么关系?”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系,你终究有一天会知道的,我希望你能够正视你自己,好好的看清楚百家,看清楚这片世界,也看清楚这个时代,我...就将韩非托付于你了。”荀子的话语里似乎饱含着深沉的隐喻,虽未曾直接说明出来,却已经在易经的心里翻起了滔天巨浪。
荀子绝对是察觉到了什么!这位儒家圣人难道已经洞悉了自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的身份了?可是这怎么可能!虽然战国时代会出现真气这种东西就已经很玄幻了,但是这一点...难道这个时代真的如同后人猜测的那样,有通天彻地的仙人般存在?
“荀夫子的意思是?”
“韩非的宿命,他已然了然于胸,我...也不好去干涉什么,但是你不同,韩非虽然不信他的命,但是我却知道,天地间那种无形的力量不是那么好忤逆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都在这份冥冥中的注定里。只不过...从你的身上,我能够看到韩非的一线生机,也许很渺茫,但是哪怕只有一点儿,我也希望韩非能够跨越那份天命,继续走下去。”
荀子闭上眼,伸出手凌空点了点易经的胸口说道:“儒家道家,曾共同参悟《连山》《归藏》《周易》三书,乃是俩家不世的经典,这三本书共称之为易经。易经能阐述未来之景,过去之形,现今之果,具有不可测度之威能,乃是世事苍茫变化之经。”
“作用的卜卦,或者说是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说着,荀子的脸上流露出笑容,似乎有些高兴:“我曾用卜筮之法为韩非测过天命,后来也用这法子逆向推演,希望能够找到韩非的破劫之法,而这最后一卦就应在你的身上。而你的姓名,却也叫做易经。”
“冥冥之中早有天定,易经乃记载了未来事态发展的预言测度之法,窥探天地的经文,而你,却也真是应此而出,能可解一切天命之人。”
“???”其实荀子说了这么多,易经是一句话都没听懂的,总感觉好深奥的样子,可是却不能表现出一副迷茫的表情,所以易经只能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其实内心...根本啥也不明白。
“你现在不理解,总归会有一天你会明白的。”说着,荀子又将目光放在了韩非的身上,微微笑道:“韩非,老师问你,天地间是否真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操纵着一切?”
“有。”韩非微微一笑,这等场景却是与之前完全反转了过来。
“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