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些时日,已经分封的各位王爷陆陆续续回封地了;允炆的身体也养好了,允熥的打卡签到不再是他的困扰了;吕妃也安生呆着,李侧妃仍然按兵不动。
八月十六日,早朝。昨日,朱元璋接到振武州知州密报,五月时,振武州发生水灾,现水灾已退,但朝廷说要划拨的救济粮仍未到,现州里的粮仓即使是一人一天只供应一碗稀粥,也不够十日之需,已派人向府里,省里求救。
今天早朝,朱元璋拿出振武州知州的奏折,当场责问户部尚书赵勉是怎么回事。赵勉的脸色还算正常,但下边的两个侍郎都要尿裤子了。虽然他们两个确定自己一分钱,一斤粮食都没有贪污,但是真要查出下面有人贪污,他俩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以失察之罪流放。
赵勉之所以镇定,完全是因为自己前两天刚关注过这件事。他拿出准备好的资料,说明是怎么一回事没有按时到,并保证两日内必到。
底下的两位侍郎刚松了一口气,谁想到朱元璋突然说道:“此事你户部竟然不是由侍郎或主事来奏报,可见左右御史失职。”随即下旨,以左侍郎李林年老,允其致仕;右侍郎茹太素迁右佥都御史,原右佥都御史鲍恂升任zj左布政使。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老朱的目的是去掉两个侍郎,看来是有看好的人要安插。
赵勉也就配合的问道:“那么户部空出了两个侍郎之职,户部本就事物繁多,为六部之手,陛下当再任命两名侍郎。”
老朱说道:“改任兵部右侍郎傅友文为户部左侍郎,”老朱的下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瞠目结舌,因为他说“今皇孙朱允炆,年已十七,朕特派其暂代侍郎之职。”所有人才发现今天的真正爆点在这里!但当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到此为止的时候,老朱又道:“皇孙允熥,年已十六,特派其暂代兵部右侍郎之职。”所有人等到老朱不说话了,才确定,老朱圈定了允炆和允熥为储君候选人,这是要根据二人的表现来最后确定了。
老朱之所以选择户部和兵部让他俩历练,也是仔细考虑过的。户部事多,又不涉及太机密的东西,正好适合允炆;而选兵部历练允熥是因为允熥的母亲是常遇春的女儿,看他会不会做事公正,或有倾向,毕竟,老朱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蓝玉。同时兵部的事也不少,看他处理问题如何。“就看最后的这一次了。”朱元璋想着。
下了朝,所有官员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再一次没有心情工作了,其实很多人在早朝的后半段就如同梦游。并且这回的事比上回还大得多,这可是选储君那!文武百官都议论纷纷,文官大多数都是支持允炆的,武将多数都是支持允熥的,感觉很像是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前,文要降,武要战,各执一词。不过在这个年代,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左右不了储君的人选。
旨意很快传到了文华殿。允炆这边,吕妃顿时觉得允炆优势很大:因朱标长子早逝,允炆一直以长子身份与东宫官员打交道,东宫官员与允炆关系也好,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而允熥前几年一直不喜读书,没有文官可以帮助他。并且吕妃也看出来了,这些年开国功臣越杀越少,允熥要是寻求常府的帮助,工作是容易开展了,但恐怕也会被朱元璋彻底排除出候选人。
但有一点,吕妃没考虑进去,那就是现在的允熥是穿越者啊!所以允熥自己感到非常高兴。作为一个混过军事论坛,被各路军迷,特别是古代军迷普及过军事知识的人,觉得兵部简直是太顺手了,自己有很多军事方面的改革观点正愁没有合适的时机献上去,真是瞌睡了给送枕头啊。另外,终于可以出宫了,天天这么小块地方早看腻了,自己早就想知道这时的普通老百姓到底是过的什么日子了。所以允熥激动的一宿没睡,第二天要不是王进和王喜冒着生命危险叫醒他,恐怕他就要上班第一天旷工了。
第13章 初到兵部
八月十七日,允炆和允熥分别来到户部和兵部,第一天本就不可能给他们什么实际工作,何况户部尚书赵勉和兵部尚书沈溍还没想好给让他们干什么,所以也就是各处看看。
允炆看了看,与各位堂官交谈几句,到该下班的时间就下班了,然后直至与黄子澄约定的地方。
在朱标还在世时,因黄子澄学问甚好,文采飞扬,允炆就与他交好,以至于允炆的很多观点都深受黄子澄影响。但这几个月因为朱标的死,允炆的病,以及黄子澄调官为太常寺卿等,二人已有日子没见面了。他俩一见面,就很激动的互相问好,就差说一句‘我想死你啦!’
不过这一对好基友并没有花多长时间来寒暄,因为允炆必须在宫门落锁之前赶回去,时间并不充裕。黄子澄道:“殿下,现在殿下被派到户部处理事物,真是天赐良机啊,户部事物虽然杂乱,但户部之官员都是温文尔雅的文人,殿下与他们甚好沟通;并且现在臣的好友姚善正好在户部任主事,足可帮助殿下。那三殿下在兵部,所打交道的以武将为主,若是宽了,则陛下肯定不满,若是严了,则事情不好办;特别是先太子妃是开平王之女,常家门生故旧军中甚多,三殿下更是左右为难。”俩人又说了一会儿话,交流了一下在生活中的问题和文学上的新感悟,时间就已经快到宫门落锁的时间了,黄子澄怕允炆不能及时赶回,说道:“现在殿下已经出来做事,见面的机会甚多,不急在今天。”允炆又与他依依惜别,才向皇宫返回,正好在东华门与允熥相遇了。两个人对视了一眼,似乎都不惊讶对方在这个时间点回来。从今天,或者说从昨天老朱下了那道让他们出来工作的旨意开始,他俩已经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所以见面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互相打了招呼;虽然之后一路同行,但却几乎什么话都没有说。
明明昨天还是在一起亲切讨论的兄弟,今天,就已经互不理睬;明明之前还是曾经在父亲的丧礼上抱头痛哭的兄弟,今天,就已经形同陌路。权力,真是最邪恶的东西。回到文华殿东暖阁后,突然散发出文青气息的允熥如此想着。然后他马上给了自己一巴掌,混蛋,今天的画风怎么变成这样了,作者你sb了吧。
言归正传。今天允熥在兵部呆了一整天,一直到宫门快要落锁才回来。除了先和尚书、侍郎见面寒暄一下,然后每一个司都浏览了一遍,并代表大明皇室,亲切慰问了为大明江山繁荣富强、大明百姓富裕安康而兢兢业业的工作着的各级官吏以外,就是研究齐泰这个人了。齐泰与黄子澄,方孝儒被认为是导致建文帝被朱棣干掉的三大罪魁祸首,基本上是无能的代名词。允熥在现代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看到燕王靖难这一段,为了确定这三个人到底废不废物,还特意查看了《明史》。
在看完《明史》的齐泰传,黄子澄传,方孝儒传以后,允熥觉得把黄子澄和方孝孺当做废物也就算了,但觉得其实齐泰还是有些本事的。起码看人比较准,曾坚决反对让李景隆当主帅打朱棣,要是当时允炆采纳了齐泰的意见,没准朱棣在建文二年就蹦跶不了了。同时,齐泰可确确实实是朱元璋看中的人,还特意给他改了名字,可见对他很重视,而老朱的眼光可不差,不可能就正好看走眼了齐泰吧。
本着对老朱眼光的信任,允熥决定与齐泰套近乎,争取将他收入账下,说不定自己王霸之气一散发就镇的他纳头便拜呢!
不过事实证明允熥并没有什么王霸之气,也镇不住任何人。齐泰只是非常有礼貌地和他说话,对他的提问也解答的非常仔细,但既不热情,也不疏远,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允熥一看就知道现在收服他是没戏了,正好齐泰现在是职方司的主事,有的是资料地图可以看,为了化解尴尬,允熥要了份资料看起来。
这是一份关于海边上备倭军的日常操练等的资料。现在才明代初年,就有倭寇了?允熥疑惑的想着,这他还真不知道。现在rb的局势不是还稳定嘛,离什么‘战国时代’还有一百年呢吧?对于海上,允熥自然也是有想法的,先于远西白人一百年开启大航海时代,那代表着多大的利益,允熥可是非常清楚。不过现在不适合提,还得再等等。
哎!这不是有了一个和齐泰说话的正当的理由了吗?于是允熥拿着资料,对齐泰说:“齐大人,我看咱们大明的军制还有专门的备倭军,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现在的倭寇很多?”
齐泰正在处理川、滇二省军队要求调派军粮的文件。这二年川滇一带叛乱不少,调兵甚多,军粮的调拨压力可不小,从哪个粮仓调粮食要仔细考虑。听到了允熥的话,齐泰停下手头的工作,解释道:“回禀殿下,自元末大乱以来,本来作海贸生意的商人,很多都改行当了海盗,并且东瀛国家,地小民穷,元末大乱之时,无人顾及沿海百姓,使得海盗劫掠百姓十分容易,东瀛四面环海,百姓多通水性,见状,纷纷来当海盗荼毒我大明海边之民。不过自我大明一统天下以来,积极备倭,又数次晓瑜东瀛国王使其约束百姓,所以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倭寇了,备倭军也裁剪了不少,剩下的不过是用来有备无患。”
允熥一听就明白了,大乱的时候海商很难从内地拿到货物,即使拿到价格也高,再对外销售挣不到几个钱。一般的小海商承受不起,只能抢了。不过他最惊喜的是齐泰的观点,他竟然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为什么有倭寇,而不是像一些读书读傻了的人一样从什么民族性格上考虑。后世的允熥作为一名经济学相关专业毕业的人,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之所以发生都是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的,绝大多数的事情的起因都是因为利益,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而不是什么民族性格。
允熥又随便问了两个问题,齐泰一一作答。允熥又没话了,只能又找了一份资料看。就这样,允熥一直在兵部,具体来说是职方司,待到快到宫门落锁,齐泰也要下班的时候,才启程往回赶,正好在东华门遇到了允炆。
晚上回去,允熥开始想老朱把自己派到兵部是为什么,昨天净忙着兴奋了,没考虑这个问题。今天冷静下来,注意到为什么把允炆派到了户部,而把我派到了兵部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大多数人都看透了老朱的想法。允熥当然也想到了。看来老朱对于蓝玉等人非常忌惮啊。允熥这样想着。常遇春都死了二十多年了,允熥的亲妈常妃也死了快十年了,之后允熥一直没有见过常茂,常升或蓝玉,但朱元璋竟然还在怕允熥偏向他们。可见常家当年在军中的势力有多大。而徐达地位还在常遇春之上,又到洪武十七年才死,徐家更应该是深不可测,是不是因为这样,徐达的女儿才不能嫁给老大老二和老三?
允熥发现自己又跑题了,连忙正回来,但发现也没什么可以想的了,看会儿书睡觉了。
第14章 允炆和蔼,允熥发威
第二天流程还差不多,允熥是继续骚扰齐泰,允炆是下班与好基友私会。第三天,八月十九日,他俩终于都有差事了。户部尚书赵勉不知道朱元璋到底要考验允炆什么,本着不让允炆出京的原则,决定把允炆派到sc司管上林苑和京城附近各个钞关的工作人员的工资统计、发放工作。允炆自己第一次独自工作,什么都好奇,也不挑工作。黄子澄觉得这个工作不好,但是既然已经分配了,也只能这样,他可没有能影响户部尚书的能力。
兵部尚书沈溍就好多了,允熥的母亲娘家军方背景太明显了。所以沈溍比较轻松的就决定把允熥派到司马部负责世袭的官员的袭职工作,只不过特意等到允炆的工作分配下来了才给允熥分配工作。
当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有很多人立下了大大小小的功劳。功劳大的,授予了公、候、伯三等爵位;这些公侯伯的爵位的世袭不由兵部负责,由吏部总部负责,不过现在吏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没多少工作,因为超过60%的有爵位的人已经被朱元璋附赠的天堂飞机票,全家送去天国报道了,等明年蓝玉案一发,估计吏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会更清闲。
功劳小的授予了世袭指挥使等官位,有的是实职,比如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是祖上被任命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有的是虚职,这就很多了不举例子了。这种立功小的反而大多数都能活到自然死亡。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早期的功臣也老死的不少,战死的也有,所以来办理袭职的人很多,并且不管是实职还是虚职,都需要考核。所以现在司马部很忙,也适合考验允熥,因为允熥的姥爷和舅姥爷和舅舅们的旧部很多。
允熥来干活的第一天就被这个比菜市场还乱的的地方给惊呆了。现在文武官员的地位还一样,武将们也不怕文官,特别是袭职的,量他文官也不敢弄虚作假,自认为凭借本事能过考核的人才不怕呢!所以说话声音特别大。不过大家看到允熥进来不自觉的就放低了音量。但是一会儿就又音量回来了。下午允熥来到场地看考核,妈蛋,这不就是耍杂技的、卖艺的嘛,武将袭职考核就考这个!百户、千户考这个也就算了,那个榆林卫的实职指挥佥事,这是正四品官吧,相当于现代副师级别的军官,也就考这个?太儿戏了吧。
允熥又了解到武举考的也是这个,顿时崩溃了,怪不得靖难的时候,考核还严格,结果中原的卫所兵打不过数量远少于他们的朱棣的边军,不光是主帅的差距,更是广大中高层军官的差距啊。
晚上回到文华殿冬暖阁,允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王进和王喜以及新指派过来的王恭和王步看允熥在思考问题,也不敢说话。允熥惊讶完了,让王进拿过来纸笔,开始思考自己有没有好的改进意见。想了一会儿好像有了一点想法,但是写不出来,上好的狼毫笔在纸上瞎画着。
第二天允熥继续去上班。允熥现在负责给要参加考核的人员排考核的顺序。平时这些要袭职的人都是在屋里挤作一团,争相先把自己的资料给负责人。今天大家都老老实实的在屋外排好队一个个进去,也没人大声喧哗,有人跟允熥说话,允熥也是不说任何与工作无关的话。所有司马部的人都在心里默默的感激尚书沈溍把允熥派到了这里,大家都感谢着沈溍的十八辈祖宗。
不过一点声音没有,大家都觉得不适应。这时,突然又出现了吵架声,众人既觉得亲切,又好奇哪个二b敢吵架,不知道三皇孙在这里吗?
过会儿进来一个人,来到允熥面前,说道:“臣花荣见过殿下。臣是原gd都指挥使,广、州左卫世袭指挥使花茂之子,来请袭实职。臣父曾随开平王北伐,多立战功,今年不幸病逝。gd沿海多事,还请殿下早日安排我考核。”
在朱允熥附近的人听到‘随开平王北伐’这句话就知道好戏来了,看朱允熥怎么处理。
只见允熥站起身来,说道:“刚才在门外吵架的人是你吧。”花荣回到:“臣所在gd事物繁杂,急于回去,不得不如此。臣会对其赔礼道歉的。”
允熥听完他说的话,然后说道:“gd事物繁杂,难道其他地方就不繁杂了吗?”说到这里,声音已经很严厉,“sc等地还在打仗,gd难道也在打仗吗?既然是皇爷爷赞许的功臣之后,就不要丢先人的脸!”
花荣悻悻退下。允熥走出屋子,大声对所有等待的武将说道:“既然话说到这了,那就定个规律。陕、川、滇三省路途遥远,又战事较多,先办理;桂、晋、冀、鲁,俱为边省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应该没有常遇春和蓝玉的旧部,再往下的就不知道了,不过再往下的也不重要。然后把名单递给沈溍,示意他退下。又思索一下,才开始处理奏折。
接下来几天允熥重复同样的工作,同样每天晚上老朱都会看允熥排的名单顺序。在实际工作中,允熥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来如何变革现在的考核制度了。
与此同时,允炆也在户部按部就班的工作。允炆的工作也很认真,每天都反复核对以确保税款没有错误。并且本月发工资的时候,他亲自负责了工资的发放工作,让每一个在他这里领工资的官员都热泪盈眶,回去跟自己的好友诉说允炆的平易近人,让每一个听到这话的人都深恨自己的工资怎么不是允炆来发。只有老朱暗暗皱眉,觉得允炆的做法对官员太优待,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准储君应该干的事情。允炆不仅工作认真,而且乐于团结同事,对上级友好,下级和蔼,基本上现代的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的评语都可以套在允炆身上。所有人对允炆的表现都满意,只有一个人不满意,那就是朱元璋。与此同时,允炆每天伴晚下班后,都挤出时间与黄子澄私会,讨论问题,黄子澄也透露通过朋友得到的关于允熥在兵部的工作表现,并与允炆对比。虽然黄子澄的分析已经略微偏向于允炆了,但还是觉得允炆没有什么优势,毕竟,允熥干的也不差啊!这也使得允炆越来越焦虑。
不知不觉,八月已经过去,九月悄然来到。
第15章 赐名朝鲜
九月初二,这天上朝的时候,朱元璋本来正和大臣们讨论如何安抚降而复叛然后又被打平地区百姓的安抚工作。这领头反叛的肯定是统统干掉,但是百姓不能都干掉啊,都干掉了谁来交税养活官员。然后突然接到一份紧急公文,原来是李成桂废掉了高丽国王的王位,自立为王,又怕国内人民不服,向老朱请封为国王。
老朱看完公文后,把公文给大臣们传阅,然后说道:“李成桂废掉冒我大明天威的高丽王,自立为王,诸位认为该如何对待?”
高丽的事是这样的。洪武二十年蓝玉等出兵东北,纳哈出投降,东北平定。高丽国王知道了,提出明、高丽两国边界应以辽河为界,就是想让大明把辽东白送给他们。老朱岂是会让出自己地盘的人?当然不许。高丽国王任命李成桂为大将,统兵四万,于洪武二十一年出兵进攻辽东。朱元璋命令刚刚在捕鱼儿海打败北元的蓝玉统兵二十万到辽东迎战。双方对峙一段时间后,李成桂左思右想,最终下定决心,杀了副将,带兵回汉城幽禁高丽王,并以国王的名义投降,东北的战事结束。在观察了各方反应四年以后,现在终于是要正式要篡位了。
大理寺卿李士鲁道:“高丽国王虽犯我大明天威,但毕竟为高丽国主,彼时高丽未臣服我大明,当可恕其罪。李成桂作为臣下,以下犯上,甚为罪无可恕,当驳其奏请,并发大军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