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咬着牙生闷气,暗骂自己愚蠢,白白浪费了一两银子。同时李牧也反省自己,刚有点钱就想着吃喝享受了。志向哪去了,应该利用这些钱,抓紧发展才是啊!
李牧认真想了一下,把建造术学了,建造术下面的两个分支,木工和土建也都学了。从马邑过来的时候,家里大件都没搬来,屋子里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现在定襄城里没有商贾,想买也没地方买,只好学了技能自己做。再者,这座宅院也有破损的地方,以后打算长住,还是要修补一下。李牧又斟酌着买了几个图纸,钱如流水一样花掉,转眼五两银子没了!
“你睡了么?”
就在李牧心疼的时候,耳边忽然想起白巧巧的声音。李牧忙把系统关掉,睁开眼睛看到白巧巧,楞了一下,才想起来刚刚回家时候的那句玩笑。李牧暗自苦笑,他真的只是随便说了一句,没想到这丫头这么实诚,还真来了!
白巧巧不知李牧的心思,见他不吭声,便自己掌了灯。灯光摇曳,宛如昨日。白巧巧自然地坐到李牧旁边,咬着嘴唇看了他一眼,便要去解衣裳的束带。
“你先等等!”李牧吓了一跳,赶忙按住白巧巧的手,白巧巧狐疑地看了他一眼,把手放了下来。
李牧干笑了一声,道:“我叫你来呢,是想跟你说说话,不是这个意思。哎呀,你能不能不要总把我想得那么那么我这个人其实很腼腆的!”
白巧巧黑白分明的眸子看得李牧心里发虚,忽然她笑了起来,轻轻地靠在李牧的肩头,小声道:“我知道了,那我就陪你说说话。”
李牧叹了口气,叹完了,他很奇怪自己怎么就叹气了,难道是失望么?
李牧抬起手,轻轻搭在白巧巧的肩上,肩头的重量让他感觉到,他现在拥有一个女人,一个唐朝女子。
“今天娘睡得可早了。”白巧巧轻声说了句,李牧楞了一下,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看来什么心思都瞒不住过来人,自己的那点小动作,就像考试作弊的学生一样,在监考老师眼里无所遁形。
“没什么可害臊的,咱俩又不是偷偷摸摸,等稍微安定一下,我就娶了你!”李牧搂了搂白巧巧,语气坚定地说道,这是他第一次正面给白巧巧承诺。
“真的?”
“骗你干什么!你不想嫁给我么?”
“想、”白巧巧用力点了下头,往李牧的怀里挤了一下。她怎么能不想呢,唐朝的社会环境,女子十三岁就可以嫁人了,迟一些十五六也都出阁了。她今年已经二十了,二十岁在后世来说,也就刚上大学的年纪,但是在唐朝,正常情况下早已是几个孩子的娘了。在马邑的时候,邻里之间就已经有了不少闲言碎语。甚至有人说她是石女,不通气儿,所以才嫁不出去。白巧巧虽然是温婉的性子,但是听了这种话也会不舒服。搬到了定襄城,这份压力也一直没有散去。别的不说,昨日见到李思文的时候,他还问李牧家里有几个孩子。听到没有孩子的时候,还奇怪地看了白巧巧几眼,虽然没有说出口,但那个意思就是在说,你的娘子都这么大了,怎么没生孩子呢?
这种压力,李牧是感觉不到的。因为在他的意识里,白巧巧这个年纪不生孩子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对白巧巧来说,却是无比巨大的压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是真的生不出来也就罢了,领了这罪名也活该,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啊,多冤得慌!
所以白巧巧如此主动,也是有这一份心思在里面。她已心属李牧,若能早为他生下孩子,她也更安心一些,不像现在,心境如浮萍一般。
李牧哪里知道白巧巧会有这么多内心活动,他正在梳理往后的安排。现在有了提炼金属这个技能加上那堆铁矿渣,钱的问题暂时不需要担心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问题,钱固然重要,没有物资也是枉然。想要买到物资,只有两个办法,要么离开定襄城去大城市,要么想办法把商贾引过来。前者目前不可行,因为李牧还在等唐俭,等李靖大军回师,这样在计算功勋的时候,才能拿到他那份封赏,让他有机会到长安去。
那就只能选择后者了,可是要怎样才能把商贾引来呢?现在仗还没打完,谁愿意来定襄城做买卖。商人逐利避害,绝对不会来这种地方。忽然他想起李思文了,李思文曾说过,朝廷即将委任县令过来,在定襄城设立衙门,然后就会拍卖房屋,让定襄城重新运转起来。李牧不禁动了心思,如果是旁人来当这个县令,以他目前的身份,几乎不可能把他当回事。但要是李思文当上了县令,那可就大大不同了。李思文把他视为知己,他的建议李思文必会采纳。
“希望那家伙能当上县令吧。”李牧心里默念道。忽然他听到了微微的鼾声,低头一看白巧巧竟然窝在他怀里睡着了。李牧下意识想要把白巧巧叫醒,让她回到后院去睡,手抬了起来,却没有拍下去。
他小心地躺下,拉过被子围住俩人,伸直胳膊给白巧巧当枕头,轻轻地拥着她,也闭上了眼睛。
第十四章 “思文”县令
一连五天,李牧都没看到李思文的影子。
这一日,李牧已经把屋子里所有的铁矿石都熔炼完毕,铁矿渣也都提炼完成,共得了一百多两银子和七块铜锭。铜锭他带不走,就学了几个图样,把这些铜打成铜镜,铜锁等小东西,趁着下工的时候揣在怀里带出来。五天下来,也都倒腾回了家里。
傍晚,李牧把最后一块铁锭熔炼完成,正要去领工钱,顺带跟老铁头商量一下明日换什么活干。李思文突然出现了,拉着李牧就往外跑。李牧喊着要领工钱,李思文也像是没听见似的,一直把他拉到了军器监门外,才松手放开他的胳膊。
“思文兄,到底有什么事情这么着急,我还没领工钱呐!”
“那点小钱何足挂齿!你看看这是什么!”李思文满面红光,从怀里掏出一块黄绸递了过来。看到这个颜色,李牧便猜到了八分。再看李思文的面色,八分变成了十分,看来这家伙的事情成了!
果不其然,李牧把黄绸打开,上面写的内容正是委任李思文为定襄城县令。只不过多了两个字暂代,而且这个黄绸上的笔迹,怎么看也不像正式的圣旨,倒像是随手写就的。
李思文看着李牧的脸色,猜到了他心中所想,解释道:“这确实不是正式的制书,只是陛下的一道手谕。不过你可不要小看啊,这也有效力的。陛下手谕等同于中旨,命我暂代定襄城县令一职,恢复生产和贸易,只要我能做出一点成绩,暂代俩字不就去掉了?”说着他拉起一个架子,咳了一声,道:“本官不日即将走马上任,衙内缺少一名县丞,怎么样,跟我一起干吧?”
李牧忍俊不禁,这话怎么听起来像是鼓动人落草为寇的语气。不过这件事正中了他心中所想,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如果能尽快恢复定襄城的贸易,获得物资就会容易很多。他现在真正的指望只有系统,其他全都不重要,只要技能等级提升上去,走到哪里他都不怕。
见李牧欣然应允,李思文非常开心,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你来大营找我。还有很多事情,咱俩还要商量。”
看李思文这不靠谱的样子,李牧心里觉得不踏实,问道:“县令大人,现在府衙一共有多少人了?”
“就你和我!”李思文爬到马上,语气轻松:“我得到消息就来找你了,县令是我,县丞是你,明天咱们再从营中找几个人当衙役,挑个顺眼的当县尉,这不就凑齐了嘛!衙门里的事情我熟得很,在长安时,我经常去县衙里逛。”
李牧好奇道:“经常去县衙里?干嘛去?”
“哎呀,非得这么刨根问底跟老程家那哥几个打架被抓去!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不提也罢!明天早点来啊!”李思文一扬马鞭,马蹄蹬蹬,迎着落日消失在了街口。李牧怔怔地看着这个淹没在落日余晖中的男人,真的不太明白他的乐观和自信从何而来。
李牧摇了摇头,返身回去领了工钱,又找到老铁头把事情说了一下,正好他原来的活干完了,老铁头也没说什么挽留的话,只是简单客套了几句。
回到家里,李牧把这件事告诉了孙氏和白巧巧。俩人都非常高兴,在她们眼里,县丞可是正儿八经的官了。在马邑的时候,县丞可是出门都要坐轿的。唐朝县一级的官员结构是这样的,县令以下,设县丞、县尉各一人。县丞是文官,辅佐县令政务。县尉是武官,则主管侦缉逮捕等杂事。定襄城算是是代理县令,按例要降一等,所以他的品级是正七品下,和他原来的录事参军正好是同一品阶。中县的县丞品阶是从八品下,县尉是从九品下,均在朝廷品阶之列,正式任命要由吏部行文。李思文没有任命官吏的资格,所以李牧这个县丞是没有正式官身的。不过在定襄城里,只要吏部没有委派人员过来,李思文这个县令的话还是作数的。当然正规的县,是不会这么安排人事的。也就李思文这个浪荡公子,才能干出这么不靠谱的事情来。
次日清晨,李牧早早来到唐军大营,李思文起得竟然比他还早,已经在等着了。他身后站着十一个关中大汉,每人手里一口陌刀,但瞧这些人的装束,却分明是骑兵的模样,令人费解。李思文给李牧介绍这队人的头领,道:“李牧,这位是我父亲帐下亲兵,姓王名虎。年纪比你我都大,你就叫他一声王大哥吧!他以后就是我定襄城的县尉了,这一队人马,就是定襄城的衙役。你看怎么样,这个气势!够威武雄壮吧?他们可都是战场上以一当百的猛士!”
李牧只看了一眼,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到底还是老子惦记儿子,这王虎分明是李绩派来保护李思文的人,否则王虎作为李绩帐下亲兵,现在前方战事未定,他又没有负伤,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李牧见这些人眼中不时闪过寒芒,不敢小觑,一一见礼,互相通了姓名。
李思文叫人牵过马来,也给李牧弄了一匹,一行十五人骑着高头大马,列开阵势,把道路都占满了。李思文占在正中,左边是李牧,右边是王虎,身后十个人作为两排,每排五人,排面十足。李思文志得意满,感慨道:“要是有一日我能在长安街上这样跨马游街,此生足矣啊!”
王虎冷冰冰道:“公子,不要妄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怎就不可能了?”李思文不服气地反驳道:“待我他日据城而守,立下不世之功的时候,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看着,你家少爷我,是怎么跨马游街的!”
李牧心里一阵无语,看来据城而守这一段,李思文是没少对人讲啊。他的嘴角刚刚扯动一下,李思文转过头来问道:“李牧,你觉得呢?”
李牧忙把笑憋回去,一本正经道:“我认为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对嘛!”李思文把这话听成了肯定,更加坚定了信念,把马鞭往北街最中间一指,道:“本县令定了,衙门就选在这里了!”
王虎看了一眼,提醒道:“公子,那里是突厥可汗的行在!似乎,有些不妥!”
“有什么不妥的,这房子空在这里也是浪费,陛下又不可能来住。我把逾制的东西都拆了,不就没有问题了?放心好了,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咱们定襄城的衙门,就定在这里了!”
第十五章 李牧献计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思文也是一样。霸占了颉利可汗的行在,砸了逾制的石刻等物,再挂上了自己手书的“定襄县衙”牌匾之后,李思文宣布了自己的三条政令。
一曰,给地!定襄城周边有很多良田,突厥人在时,他们不事生产,不会耕种,这些良田都荒芜着。因此李思文下令,只要是中原人迁入定襄户籍,立刻给地,你能开荒多少,就给多少,只要你能种得过来就行。
二曰,给房!为了吸引商贾,李思文下令,凡是商贾来定襄城贸易,查验规模之后,酌情赠予南街店铺。规模小的商贾也有优惠,或租赁,或购买,都在原价上有折扣。
三曰,免税!只要在定襄城定居,一年之内,种地免地税,贸易免商税,不需要交一文钱给朝廷。
这三条政令,说明李思文肚子里还是有点东西的。若是换做中原腹地的县,这三条政令一出,必然能带来大量人口和贸易。不幸的是,这里是定襄城,一座刚刚从突厥人手里抢回来的边城,情况就有不同了。
李思文自打颁布政令之后,就每日守在衙门。从日出到日落,兢兢业业。但是三日过去,一个来落籍的没有,商贾就更没影了。李思文火一样的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整个人都蔫吧了,蹲在衙门口看着往来的运粮车,不住地唉声叹气。
“李牧李牧啊!!!”李思文吼了一嗓子,打断了正在衙门后院做木工的李牧,他这几日闲着无事,正好借此时间做几样家具。木材是王虎等人去城外的树林里砍的,都是上好的冷杉,绝好的家具材料,在后世难得一见,唐朝却到处都有。
李牧听着李思文的语气,知道这位少爷是忍到极限了,忙放下手里的锯子,从后院跑了过来。
“李牧啊,你能不能别再锯木头了,本官这脑袋里回荡的都是你锯木头的声音,兹拉兹拉兹拉得我脑仁都疼了!你是我的县丞,县丞是木匠吗?!你倒是帮我想个法子啊,这都三天了,一个上门的都没有,这要是让外人知道还不得笑掉大牙了?陛下还等着看我的政绩呢,我可怎么交差啊!”
正说着话,王虎赶着牛车运了木头回来,李思文看了他一眼,气更不打一处来,吼道:“王虎!你到底是我的县尉还是李牧的跟班,你就不能做点县尉该做的事情么?天天去砍木头,砍木头很有趣吗?!”
王虎面无表情答道:“公子,我既不是你的县尉,也不是李牧的跟班,我是大将军的亲兵。不做县尉的事情,是因为无事可做。李牧让我们去砍木头,是给钱的,不白干,闲着也是闲着,挣点喝酒钱。”
“李牧!!”李思文咬牙切齿,转回身掐着李牧的脖子,嘴巴张开能看到嗓子眼,吼道:“你要是不帮我想个主意出来,在我被陛下申斥之前,一定先掐死你!”
“咳!”李牧拉开李思文的手,道:“县令大人,你冷静一下!”
“我没法冷静了!”李思文已经丧失理智,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乱转。
李牧见火候差不多了,道:“县令大人,凡事不能看表面。你看到我整日在做木工,但其实我是在思考。”
“思考什么?!你就是在做木工!我都看到了,你在做梳妆柜!你给你娘子做的,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李牧尴尬地咧了下嘴,还好脸皮够厚,只当没听见,自顾地继续说道:“我真的是在思考,而且已经想出办法了!”
李思文嗖地一下出现在李牧面前,抓着他的肩膀问道:“此话当真?你要是骗我,我就撞死我自己,再让王虎告诉我爹说是你逼的!”
“当真当真”李牧赶紧说道:“我这几天想了一下,首先要肯定,你的政令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现在人的身上。定襄城是边城,几个月前还是突厥人的城池,虽然现在传回来的消息是我大唐军队所向披靡,正在追击突厥残部。但这些消息老百姓是不知道的,就算听说了一点,他们也不知道真假。试想一下,你若是老百姓,在这种情况下,敢来定襄城么?就算给地,给房,免税,可要是突厥人再打回来,定襄城再度易手,得到再多不也是镜花水月,转眼就没么?谁会撇家舍业的迁过来。”
李思文默默点头,李牧又道:“再者,人口是根本,附近的几个县,会放任本县的人口迁走么?恐怕不会,他们会百般设法阻止。”
“你说的对!”李思文忧虑道:“这么说,岂不是没有希望了?”
“不不不!”李牧摆了摆手,道:“我刚刚在锯木头的时候,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你还记得我是怎么被突厥人抓到的么?”
李思文楞了一下,道:“记得呀,你不是运粮草被突厥骑兵劫了么?说这个干什么,有关系么?”
“当然有关系。”李牧道:“我为什么会去运粮草,因为我没有钱,要挣钱。运送粮草虽然有些风险,但是为了挣钱,我也愿意去做,这就叫做人为财死。现在我们想把人吸引到定襄城来,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招工!”
“招工?”李思文皱起了眉头,道:“可是现在大军不需要粮草了啊,不但不用往定襄城运粮,反而要把粮草往回运,招工做什么?”
这都听不懂?李牧顿觉心累,但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修葺城墙需要人吧?定襄城作为边城,城墙不修高一点、修结实一点,能行么?你总嚷嚷据城而守,就守着那些残桓断壁吗?”
李思文这才想起来,定襄城的城墙,早在李靖大军攻城的时候被夷为平地了。作为定襄城的县令,他是应该把城墙修起来。
“可是我还是有点不明白啊、”李思文瞪着一双牛眼,不解地看着李牧,问道:“我们这样招的工,活干完了他们就走了啊,也留不下来。”
李牧叹了口气,道:“县令大人,我们招工不仅仅是为了修城墙,而是为了让他们知道,现在定襄城已经安全了,和其他县一样,都是大唐治下的城池了。他们只要相信了这件事,再加上你的政令,何愁没人来定居啊?我们再派人到各县宣传,组织几次集市,只要能保证安全,集市一旦形成了,人们习惯了,还愁没人来做买卖么?”
李思文这才听明白李牧的意图,顿觉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妙哉!李牧,你真是个聪明人!我得你,如刘备得孔明也!来来来,赶紧的,王虎,叫兄弟们备马,我这就去写告示,立刻分发各县,张榜招人啦!”
第十六章 热火朝天
灵州,李绩大军目前正驻扎在这里。
那日李牧报信之后,李靖派苏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前进,到达突厥可汗的牙帐前七里的地方才被突厥斥候发现,苏定方勇不可当,直冲突厥大营。浓雾之中突厥人搞不清楚唐军数目,以为是大军来到,吓得夺路而逃。苏定方大获全胜,颉利乘千里马逃走。李靖引军赶到,大败突厥,唐俭也获救生还。李靖大军此次消灭突厥军一万馀人,俘虏十馀万,获得牲畜数十万。颉利冲出浓雾集结残兵,只剩下一万馀人,他本想带着这些人逃进沙漠躲避,却没有想到被李绩料敌于先,早早陈兵道口堵住去路,一万馀人全部折在了这里。颉利也是真命大,落到如此境地,竟然还让他给逃了,带着几个亲兵,逃向了灵州西北的苏尼失。
至此,突厥大股军队几乎全灭。李绩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从不贪功,而且他也清楚,这次灭突厥之战,首功当属李靖。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若没有他亲率精骑三千从马邑进驻恶阳岭,攻占定襄城。突厥还不会有败势,颉利也不可能上表乞降。所以这最后一击,李绩特意留给了李靖。让他的军队去追击突厥残部,李绩则把大军开到了灵州,驻扎此地,一来可以聚拢零散的突厥部落,再者可以防止颉利绕道逃向吐谷浑,给李靖创造一个无忧的后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得到李世民的密旨,一定要抓住前隋义成公主,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说起义成公主这个人,可是一个大大的奇女子。她是前隋文帝之女,隋炀帝的妹妹。隋文帝时,为了维系与突厥的关系。隋文帝以义成公主和亲突厥启民可汗。但成亲没多久,启民可汗就死了。按照突厥习俗,义成公主又嫁给了启民可汗的继任者,也是他的儿子,始毕可汗。始毕可汗没几年也死了,她又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处罗可汗,处罗可汗不到一年病死,她又嫁给了现在的颉利可汗。一身侍奉两代四任突厥可汗,纵观历史也就唯此一人。
义成公主的命很苦,身为皇家贵胄,非但没有享过福,反而一生流落草原荒漠,辗转于突厥可汗家族父子之间。但她并没有因此记恨父兄,反而一直心怀感念。当年始毕可汗曾兵围隋炀帝,是她事先透露消息,事后又谎报军情把始毕可汗骗回了大漠,解了隋炀帝的危难。隋朝覆灭后,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和他的小孙子落入了窦建德手里,也是她代表处罗可汗送信逼窦建德放人。唐朝立国之后,义成公主又数次鼓动颉利可汗骚扰边境,以至于李世民不得不受辱于渭水,结下便桥之盟,引为平生之最大耻辱。可以说,大唐与突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她在一手推动。
李世民担心这次义成公主不死,就算抓到了颉利可汗也无济于事。因为按照突厥习俗,她可以嫁给下一任突厥可汗。这样一来边境将永无宁日,所以李世民下密旨给李绩,让他驻扎灵州,派出骑兵搜索各处,一定要把义成公主找到,方可解了他的心腹之患。
随着这封密旨一起来的,是李世民手书的一封信。唐初的将领和李世民之间,除了君臣之情,还有袍泽之义。李世民与李绩的关系也很好,所以在正式的密旨之外,还写了一封信,说了一些闲言。其的上书,以及他的回复。李绩看完了这封信,不禁摇头苦笑。这不是胡闹么,他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李思文有几分能耐他能不知道么?如果李思文真的有才能,李绩不会一味地为了避嫌而不让他施展。在李绩的眼里,李思文真的就是没有什么才干,他才会极力阻止李思文担任要职,以免出现什么纰漏,毁了他的一世英名。
在李绩的设想的生活就是做一个富家翁。如果他事先知道此事,必然会坚决反对。但现在李世民的手谕已下,他就不好再说什么了。皇帝一言九鼎,岂是臣子所能反对的。现在李绩就只能希望,李思文不要做出什么贻笑大方的事情,教他这个做爹的在同僚面前抬不起头来。李绩也知道,李世民能让李思文做这个代理县令,并非是不知晓他的能力,任人唯亲,胡乱安排。而是现在战事未定,定襄城里根本就无事可做,李思文就算想坏事也坏不了什么,他这个代理县令,顶多就算一个看摊儿的。等到大军回师之后,李世民自然会寻个由头把李思文换下来,让他返回长安的。但此番安排,却凸显出了李世民为臣子着想的情谊,若李思文不是李绩的儿子,断然不可能有此待遇。
却说李思文这边,听从李牧的建议后,他亲手写下了五张招工告示,其中三张送去了附近的三个县。另外两张他突发奇想,在南北两个十字路口各安置一块告示牌,这样来往行人就都能看到他的告示。告示贴出去,效果显著,第二天就有不少人拿着工具来应征了。李思文大喜,当即在城墙边设立了一个报名处,他亲自坐镇,拿出了做录事文书的那套活计,给这些人登记造册。等这些人登记完毕,领了标明身份的木牌之后,就统一交由李牧管理,由他安排干什么活,随到随安排,立刻就有活干。不到三日,定襄城四周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上百人一起干活,有挖壕的,有打砖的,有和泥的,有砌墙的,忙得热火朝天。
李牧又让这些工人传信回去,叫家里的女人们过来工地做饭。这样一来,工地上干活的人立刻增加了一倍,有不下二百人了。每日开销不小,好在李思文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胆子又大到没边的大少爷,他录事文书的职责还没人代替,利用职务之便,他在唐军大营的账目本上面稍加涂改,定襄一战缴获的物资就少了两成。这两成用来发放每日工钱绰绰有余,而且李思文也不傻,他心里有底,修葺城墙是正事,就算李世民知道他挪用了战利,也不会真的责怪他,说不定还会称赞他懂得变通。李思文亲自掌管账目,收支一文不差,为的就是留一个后手,若是计较起来,账目可以证明清白。
第十七章 闹上门
王虎等人也终于有事可做了。李思文为了加快干活的进度,从俘虏营中挑选了一些年轻力壮的突厥俘虏做苦力。别看老铁头找他要俘虏的时候他不给,碰到了自己的事情,李思文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突厥人上马就是兵,为了防止这些人可能引起的骚乱,李思文命王虎等人整日披挂不离身,骑马巡视各处工地。李牧那边则是欢快地升级着建造术,他每日带领工匠们干活,被系统认定成了工头,享受技能熟练度加成BUFF,熟练度增长的速度比他自己做木工时不知道快了多少。他自己估摸着,等城墙建造完成,他的建造术至少也能达到初级满熟练度,直接到达中级也非不可能。
努力没有白费的,随着定襄城招工修城墙薪酬日结的消息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定襄城找活干。李思文来者不拒,全都给安排到了工地上,很快干活的人就超过了五百。不少临县的商贾看中了这五百人的商机,都赶着牛车过来卖东西。因为薪酬日结,干活的人手里都有现钱,一些零碎的小东西,或者吃食,销量都还挺不错。
中午到了歇工的时候,白巧巧带着一众做饭的婆子挎着筐过来放饭。白巧巧现在是工地的伙长,负责管理这些做饭的婆子以及采买粮食等杂务。这份工作当然是李牧安排的,有这种好事,他当然要先照顾自己人。他知道白巧巧的性格,让她整日憋在家里,她也不会开心。这份工作都是使唤别人,累不着她,俩人还能常常见面培养感情,还有工钱拿,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本来李牧还担心李思文会觉得他任人唯亲,但是安排下来他发现,李思文的脑袋里压根就没这件事。这个家伙也是有些优点的,他虽然没有什么谋略,但是执行能力很强。就比如现在,李牧把该干什么告诉他了,他就一门心思的做,每日的心思都在城墙上,其他的事情,他问都不会问一句。
“放饭了!大家都把手里的活放下,过来排队。还是那句话,能吃多少拿多少,不许浪费,谁要是浪费了,罚半日工钱!”
李思文站在高坡上喊了三遍,然后跑了下来。这些话是李牧教他说的,本来这是李牧的活儿,但李思文觉得站在人群中间喊话,受人瞩目的感觉很好,就把这活抢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