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
实际李默是六岁,按照周岁则是五岁,不过农村与城里不一样,一出生,那怕是除夕,也要算上一岁。
但六岁七岁重要吗?
前几年,老百姓根本不将读书当成一回事。只有少数一些有远见的人,比如陈医生,才会让孩子上学。从去年起,政策扭转过来,才渐渐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上学。于是造成一个局面,李默读一年级时,班上还有十一二岁大的孩子。岁数大未必读书好,反而很小的李默十之六七占据着班上的第一名。可是他们大,打架就厉害了,李默悲催了……
上镇小学时,他被打得走投无路,气愤之下,拿起一个蔑片,将他班上的大同学鼻子刺穿。老师不问情由,不问大小力量的差距,只知道农村来的土八路居然打了镇上的宝贵孩子,立即将李默父亲叫过来,一顿狠批。
李默老实巴交的父亲不听李默解释,反而相信老师的话,赔了医疗费后,将李默打得死去活来。这件事给了李默一个深刻的教训,上初中时知道“抱团”自保了,这样,成绩哪里能好得起来。
老师也是人,有好老师,有坏老师,有势利眼,有辛勤的园丁,但当时的李默,怎么可能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李默才决定跳级。
比普通人略微聪明一点,没有人害怕的,但天才,会让同伴畏惧的。
如果不是害怕表现太妖异,又担心他读书识字无法解释,李默都打算直接来一个四年级期末考试,下半年直接上五年级,明年直接上初中,省得浪费光阴。
正是这种情况,听到李默要参加二年级期末考试,几个老师都有些懵逼。
“你为什么要参加二年级期末考试?”
“二年级的知识我全会,我下半年就要上学了,想上三年级,怕各位老师不同意,所以今天我考给各位老师看看。”
“考给我们看到……你都会了吗?”
“三年级的我都会不少呢。”李默拿起三年级的语文书,翻开,大声朗诵其中的一篇课文。
“还真会啊……”
几个老师更懵逼了。
吕校长问:“郑老师,他父亲是什么来路?”
“贫下中农。”
“贫下中农啊……李默,你从哪里学来的读书识字?”
“我有一个舅公,他是河东那边的大队干部,认识不少字。”
“这样啊,那你就考考看吧。”
作为老师,不管好的,坏的,九成九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很聪明,最好像李默这样了。
“徐老师,有没有多余的卷子?”
徐老师是一个女老师,这几个老师李默全认识,而且全对他不错,但现在李默只能装傻了。
“正好多了一份。”
这时试卷还是油印版,经费超级紧张,都舍不得浪费,多是数着学生人头印的。不多,问题也不大,只是李默一个人,老师可以在前面写,李默在后面写答案就是了。
吕校长看了看手表,到上课时间……不对,是到考试时间,他敲响了上课铃,外面一片人慌马乱的,一百多名玩耍的孩子纷纷向各个教室跑去。
“李默,你随徐老师到二年级班上考试去,对了,徐老师,搬一个凳子给他。”
这时学校环境也很差,同样是土墙草屋,只是比李家宽敞一点罢了,另外一南一北各开了两扇玻璃窗户,但窗户也不大,一到下雨天,光线昏暗,坐在后面的学生视力又不好,连黑板上的粉笔字都看不清楚。
另外就是每一个上学的孩子必须在开学时自己带上板凳,到期末考试结束,再将板凳扛回去。
对此,李默也早有了心理准备。
他说道:“能不能给我一支铅笔。”
真的没有笔,好生生地向他父亲要钱买笔,那是要挨揍的。
吕校长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他说道:“徐老师,给他一支铅笔。”
徐老师一手拿着试卷,一手提着板凳来到教室。
一教室的学生都奇怪地盯着李默看,李默也看着他们,差了两个年级,而且李默上小学时,又不在一个学校,肯定不认识他们了。不过有的人长大了,相互也有往来的,只是样子变化大,李默只依稀地确定了两三个人。
无所谓了,也许十几年后,大家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侃大山,但现在,那有什么共同语言?
徐老师找了一个空位,将板凳放下来,说:“李默,你就坐在这里考。”
“徐老师,谢谢。”
“这孩子,还真懂事。”徐老师摸了他一把头,开始发放考试卷。
上午考的是语文,拼音解词造句的什么,李默是不用担心的,但还有填空题,填的是语文课上的选文,所以李默才向陈医生借来他儿子小学课书,这几天迅速充电,不然真填不出来,早忘记了。
另外还有一道作文题,要求一到两百字,当然,只写了几十个字也不怪,甚至还有学生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李默拿起笔答写试卷,徐老师就站在边上观看,越看越惊讶。
她在看李默答卷子,其他学生来了精神,各种作弊,徐老师不得不大声喝阻。
但一会儿她又转到李默身边,因为李默开始写作文了。
《早晨》:
今天天气真好,早晨的天空蔚蓝一片,就像一颗蓝宝石。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蓝宝石,但想,即便蓝宝石,也没有现在天空这般美丽纯净。
天气好,空气新鲜,鸟儿便来了精神,在门口梧桐树上一边唱歌一边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