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门口,眼前诡异的景象让大家都愣住了:街道上空无一人,门面店铺紧闭,清风吹过,扬起几张废纸,孤零而苍凉。一只大黄狗从门前夹着尾巴跑过,格外醒目。
如果说,这是因为刚刚的枪声吓的百姓躲避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看着右边远处红军战士押过来一群人,却无一个百姓迎接,甚至没人出门看热闹,这让大家非常不适应。要知道,以往红军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夹道欢迎,拥护红军的场面,让每一个红军毕生都难以忘怀的,与现在的场景截然相反。
这种诡异的气氛,让所有人都失去了刚打完胜仗的高兴劲。
“把他们押到镇公所里面分开关着。”张国志连长面无表情的站在镇公所大门前的阶梯上,见如此,别人也不敢问。
一直等到四排的人保护着宣传队过来,张国志的面色稍许松动了点,跟宣传队的队长向家富(团宣传处的处长,只是大家习惯叫宣传处为宣传队,自然也就叫他队长)边握手边说:“向队长,形势严峻,担子不轻呀!。”
向家富扭头看了看冷冷清清的街面,肃穆的点点头:这次,上级让他亲自带队,本身就是对问题严重性的一种准备,可看到这样诡异的场面,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严峻。
眉头微皱的又扫了眼街面,轻叹一声:“进去再说吧。”
张青山可没心思管这些,一见到二排的人过来,就屁颠屁颠的帮着指引他们把俘虏关到镇公所后院的临时牢房里。如此热情的目的不言而喻:套套近乎,才好开口问是否控制住田寡妇。
可还没等他开口,就被人带到了一间房外。
“报告!”
“请进。”
走入房间,发现房间里只有张国志和向家富。
“连长好!向队长好!”
“别这么拘束,来,坐。”
等张青山坐下后,向家富边给他倒茶水边笑道:“你就是一路领我们过来的张青山同志吧?”
“报告……”
“坐!坐!这里就我们三个,没外人,不用这么拘束,就当是同志之间闲聊。”
“是!报告向队长,我是张青山,您叫我小张就行了。”
“呵!呵!张连长,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来,我以茶代酒,代表宣传队,感谢三连的同志们一路保护我们平安到达这儿。”
喝完茶,正事来了。
“小张,你是本地人?”
“恩!”
“刚才街面上的情况你也看见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张青山摸了下后脑勺,摇摇头。
“这么说吧,你觉得,镇上的百姓为什么不敢出来,是怕我们,还是怕反动派的报复?”
张青山低头微微想了想,猛地想到了什么,赫然站起来就要张嘴,却见连长和向队长都有点吃惊的看过来,便意识到自己这么大惊小怪的有些不礼貌,赶紧解释:“连长,向队长,我大概猜到原因了,可我要说错了,你们不能怪我。”
“不怪,绝对不怪,我刚才都讲了,大家就是同志之间闲聊,说错了也不打紧。”
这可是你让我说的,说错了可不要怪我!倔脾气上头,张青山心一横,一股脑的全说出来了……
第八章 借人
在红军来桂塘镇之前,镇上早就有关于红军的传闻,不过却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版本:一个说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一个说红军是来‘共产、共妻’的,两种主要舆论交错,弄的很多百姓都不知道该相信谁。
在一些地处偏僻,信息不发达的地区,百姓容易受到蛊惑而产生误会,形成了大家常见的套路:一开始听到红军来了,百姓们就全家全村的往山上躲避,等慢慢了解清楚什么是红军后,态度会立马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热烈拥护红军。
但桂塘镇上的气氛诡异之极:百姓不逃,也不出来迎接红军,这可是红军指战员们从未遇到过。
究其原因就两点:一是这里不仅民风极其彪悍,对外时还爱抱团。而本镇又是个富庶大镇,家家户户都有火枪大刀之类的武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来的红军不多……说白了,百姓在观望,红军的下一步行动将决定他们的反应。二是红军突然杀到,不仅反动派头子措手不及,也让百姓来不及反应。
“我敢保证,如果此时随便进入一户人家,里面无论男女,绝对都是刀枪齐备。”
“你是说他们准备跟我们拼命?”
“也不能这么说。主要是以前经常有土匪打镇子的主意,次数一多,镇上的百姓就养成了这种习惯:不管是谁,只要武力进镇,他们都是这种反应。”
张国志最先反应过来:按张青山的意思,此时此刻,桂塘镇就是个火药桶,百姓们人人神经线紧绷,只要有人冒充红军滋扰一户百姓,那就等于点燃了引信,必然引得本就六神无主又急于自我保护的镇上百姓的强烈反应,到时候将一发不可收拾。
“来人!”
“到!”
“传我命令,所有红军战士,不得随意进入百姓家,更不许有人滋扰百姓。违令者,军法从事。同时,严查一切可疑人员,如遇抵抗,放手去打,但千万不能伤及百姓。”
向家富从未遇到过这样诡异的场面,但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也是百姓被迫害的有些麻木的正常反应。所以,他面色虽然有肃穆,可还是尽量压制内心的焦虑,淡然笑道:“小张,你是本镇人,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尽快打破这种局面?”
张青山沉吟了一下,道:“我想,只留下一个排的兵力守在镇公所,别的都撤到镇外戒备,如此,可以最快最直接打消镇上百姓的抵触情绪,安抚百姓之余,还能证明我们的诚意;二来,立即派人张贴告示,并敲锣喊话,向百姓说明我们红军的政策,免得百姓把我们当国民党反动派或者土匪对待;三嘛,本地人爱抱团,尤其在对外的时候,有时甚至很不讲理。但只要有本地人首先出面,就能拔出萝卜带出泥,能尽快的让百姓接受我们……连长,向队长,这是我一时能想到的,不足的地方,我回去后再想想。”
张青山的话虽然说的有点啰嗦,但对一个只会写自己名字新兵来说,能有如此表现,绝对让人刮目相看,而这些,都是张青山这几年流浪时的阅历累积。向家富轻拍了一下桌子,对张国志伸出大拇指:“张连长,张青山同志参加革命不足一月,不仅打仗是把好手,这看问题的眼光也让人刮目相看,是个指挥员的好苗子……回头得把你带兵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讲讲,不能藏私哦~!”
“向队长,你可别再夸了,再夸,他们的尾巴就要翘到天上去了。”张国志满脸笑容的看了眼张青山,对向家富笑眯眯地问道:“向队长,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小张说的很好,我也没什么补充的。第一点,交给你,第二点,交给我们宣传队。至于小张说的第三点嘛……”说到这儿,他对张青山微微颔首一笑:“张连长,还得借一下你这员小将。”
“大家自己同志,说借就见外了。”张国志看了眼张青山,点点头:“张青山,从现在起,你听向队长指挥,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命令。听清楚了么?”
“是!”
出门后,张青山跟着向家富。
“向队长,您……”
“小张,别这么见外,大家都是革命队伍里的一员,地位平等,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私下里,跟大家一样叫我老向就成了。”
向家富是团宣传处的主任,论级别,最少也是营级干部,却让一个新兵蛋子叫他老向。这让张青山再次感受到了红军队伍里,官兵平等的一面,心头大受鼓舞:“老……老向,我能做什么?”
“你现在的作用可大了。”向家富边走边说:“我跟张连长问过,三连虽然有很多新兵,但桂塘镇人士的就你一个。就像你刚才说的,镇上的人爱抱团,有些排外,想要尽快打开这种局面,必须得本地人出面。可我们初来乍到,在这方面是两眼一抹黑——什么情况都不清楚。所以,这个时候,你这个本地人的作用,就是大家的希望所在。”
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张青山,正色道:“小张,现在感觉到肩上的胆子有多重了吧?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见张青山面色肃穆,目光有点惊讶,他又笑道:“放心,同志们会一起帮助你完成任务。”
这明明是你们宣传队的工作,怎么全压到我一个人身上,成我一个人的任务呢?可看看向家富那鼓励的表情和期待的眼神……算了,死就死吧。
两人来到大堂,见左边一个房门大开的房间,不少提着小木捅和刷子,拿着标语进进出出。走进去一看,房间里有人正在用毛笔些标语之类的东西,有人在磨浆糊,有人在裁纸……一片忙碌景象。
向家富含笑跟人打招呼,到是有几个漂亮的女兵好奇的看了眼张青山,又匆匆而过。
“请大家停一下手头上的工作。”等众人纷纷看过来,向家富介绍道:“这位是我从三连请来的张青山同志,他是本地人,大家对本地民风民俗或者在本地工作上有什么不了解的,都可以来请教小张同志。现在,大家欢迎小张加入我们宣传队。”
掌声过后,向家富又让大家继续忙各自的事。他带着张青山走到一张放满标语的大桌前,拿起一张标语,笑问道:“小张,跟你说句实话,我干革命也有几年了,到过不少地方,可本地的民风民俗跟别处还真有点不一样……你看看我们这些标语还要不要加点别的?”
“我……不识字。”
第九章 担保的效果
“谁天生就会识字?没事。我给你念念。”
‘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打倒帝国主义走狗’……
向家富是老革命,这宣传工作也抓了两三年了,说是专家也不为过。他问张青山,原本是无心之举,可万万没想到,张青山听完他念的几个标语后,居然还真有点意见。
“这个‘打倒地主老财’,我觉得要是能改成‘打倒土匪恶霸’更好一些。”受到鼓舞的张青山,鼓起勇气说:“因为在别处,土匪肯定没我们这儿的多,这么猖獗,这么祸害百姓。所以,要是能改成这样,百姓更能接受一些。”
向家富想了想,认真的点点头:“还有了?”
“还有……老向,我说了你可别生气。”
“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革命工作,你能指出我们的不足,我只会高兴,怎么可能生气?你只管说。”
“其实我也说不出个具体,但要是能写的更详细些,我想效果会更好。”
“说说,怎么个详细法?”
“要是我,我会写‘谁敢祸害老百姓,打死活该!’、‘任何冤屈都可以找红军做主’之类的话,会更好一些。”
张青山这话有些过激,但向家富这个老政工干部更明白,想要尽快突破桂塘镇上这诡异的气氛,打消百姓的顾虑,有时候,重病就得下猛药:有血性的人都被压迫的不敢反抗,甚至都有些认命般的麻木,不狠狠地刺激一下,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两条标语非笔者杜撰,而是采风时,很多老人都提到过。
向家富点点头,吩咐他人照着这样的话多写几条标语。又带着张青山转悠了一圈,仔细吩咐等下要做的一些细节后,带着张青山和三班全体战,还有两个宣传队员,一起出门。
路上,黄德宝告诉张青山,田寡妇昨天晚上恰好回娘家喝喜酒,没回来。张青山遗憾的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街面上依然空荡荡地不见一个人影,可街边店铺却有人打开窗户乱看,见红军到来,又赶紧关窗缩头,透过缝隙观察着。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的众人不仅不在意,还含笑对他们大叫“我们是红军,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大家不用怕,我们红军绝不会伤害大家的”之类的话,但收效甚微。
任何时代,学生都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哪怕桂塘镇就只有一所小学,可里面的老师多半是年轻人。
张青山的堂兄叫张青贵,是桂塘镇小学的副校长兼教导主任,虽然今年才27岁,却已经当了十年的老师,在本地很有名望。加上张青山去参加红军,就是此人的指点,故而大家推断,此人应该比较开明,容易接受红军。而张青山等人此次的目的就是请他帮忙,采取以点破面的策略,尽快打破桂塘镇这种诡异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别处都是大门紧闭,独独学校的大门敞开着。
众人刚到学校大门口,就见一个穿着青灰长衫的年轻人,拿着一本书坐在阶梯上。见他们到来,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眼神极为冷淡到轻蔑,甚至有点敌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一目了然,淡然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
“我们是红军,来此……”
向家富的话还没说完,张青山激动的跑过去:“堂哥!”
“青山!”张青贵惊喜的站起来,与张青山来了个熊抱后,拍着张青山的肩膀,笑道:“你小子长结实了不少呀。”
“呵!呵!堂哥,你可越发精神了……你坐在这里做什么?”
张青贵讪然一笑:“听说红军打到镇上了,同事们摸不清红军的态度,派我到这里来试试水。”
事实上,此时,学校的老师正聚集在学校的小礼堂内,为如何应对红军而分成两派,争论不休——说实话,国民党污蔑红军‘共产、共妻’这四个字,威力真的很大,老师们争论的交点也就在这四个字上。最后,还是张青贵主动请缨,到学校门口来观察红军。
向家富本想借机走过去跟张青贵套交情,哪知,张青贵有些戒备的瞥了他一眼,把张青山拉到一旁,小声问道:“青山,大家都是亲戚,你可不能骗我。你也参加这么久的红军了,给我一句实话:红军真的共产共妻么?”
“这怎么可能?堂哥,这是国民党反动派污蔑我们红军的恶毒谣言。”张青山苦笑的撇了下嘴:“堂哥,你在州里上过高中,见过世面,你想,从古至今,你听说过哪个革命队伍干会出这种自取灭亡的可笑事?”
见张青贵还有点担忧,张青山一拍胸口,道:“堂哥,事情有点急,多余的话我也不说,等你接触我们红军久了,就知道我们红军真是穷苦百姓的队伍。这样吧,我拿我阿爹阿妈给你发誓:要是你听说或者见到哪个红军战士敢欺负老百姓,违反了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告诉我,我要不一枪杀了他,叫我不得好死。怎么样?”
“有你这话就够了,我信你。”
张青贵快步走到向家富面前,伸出双手,紧握着对方的手,笑道:“对不住,实在对不住,怠慢了。”
两人客气了几句后,张青贵领着大家往学校内走去,走了几步后,张青贵突然小声说:“向队长,老师们都在小礼堂里,正为红军到底会不会共产共妻而争论不休。”
能让张青贵的态度从冷漠到热情,再到贴心提醒,短时间内能有如此巨大的转变,虽然跟先前接收到零星的关于红军的各种正面传言有关,但张青山这个亲戚的担保绝对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否则,无论你说的再多,短时间内也绝对没有亲朋好友的担保来的有用——这个时代拿爹妈发誓,是非常神圣之事,远非后世一些拿发誓当饭吃的人能比。
在张青山的想象中,接下来就该是一番唇枪舌战,所以,他有些期待向家富这个老政工干部是如何说服善于言辞的老师们的,可他万万没想到,事情是如此的顺利,尤其是没想到……
第十章 以点破面
走进学校小礼堂,里面十几位老师全都站起来,眼神复杂,但担忧之色最为浓郁……整个小礼堂内,如同有一堵无形的墙,让两群人泾渭分明。
向家富无视这些,在张青贵的介绍下,主动走过去,热情的与教师们一一握手。
老师们的态度很正常:礼貌性的客气中,尽力掩饰自己的担忧。
向家富寒暄了几句开场白,从一个宣传队手上接过一叠纸,上面写着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政策,亲自一一发给老师后,含笑等待老师们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