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有一铁色巨岩,苔藓斑驳,似有古朴镌凿隐匿其间。及近,仔细辨认,乃
“郑氏宅邸”四字。一问方知,我在郑成功的行宫旧址酣睡了一宿。
老子遗臭万年,儿子留芳百世。郑氏父子,一个给厦门留下耻辱,一
个给厦门留下荣光。
一代枭雄郑芝龙聚啸江湖,称霸闽海,最后被明朝招安,堂堂正正做
起了边疆大吏。盗匪得势,沐猴而冠,靠的是凶残、狡诈、权术,大奸大雄,
亦人亦鬼。
“有枪便是草头王”,中国几千年封建史变来变去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
事。真龙天子没有一个是龙的儿子,全是刀枪的儿子。但江山易改,本性难
移,他到底未能跳出目光短视的羁绊,用自己曾被悬赏万金的头颅去祭了自
己朝秦暮楚的“聪敏”。
1646 年,郑芝龙权衡利弊三日,终于不听儿子苦谏,叛了隆武帝,降
了康熙帝。当他在北京被绑赴菜市口枭首示众的时候,不挣不叫,不哭不悲,
只是瞪大了眼珠仰望着南方的天空,似欲把那苍穹瞪出一个窟窿来。
郑芝龙却也功莫大焉,与他的日本老婆为中华民族生下了一个好儿子。
然后满怀着霸业有继的期冀送儿子去念书。20 岁的郑成功到南京入太学,
师事名儒钱谦益,儒家文化深深熏陶着他。新登基的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初见
他时,见其身材魁梧,气宇不凡,甚爱之,抚其背曰:“惜哉。朕未有女以
配卿,卿可尽忠吾家,毋忘故国。”并赐予国姓“朱”。“忠君报国”的意识
便在他头脑中扎下了根。儿子终于脱胎换骨,他继承了父亲用尸骨堆积起来
的资本,同时,抛弃了父亲的匪气盗性,具有了比较完备的人格。
郑成功给厦门重起了一个名字“思明”。他加紧操练三军,那时,他的
视线并未东南顾,而是一直盯着西北方的。
1658 年,郑成功带甲十七万从厦门北伐,舳舻连江,气吞河岳,旌旗
蔽日,势盖云山。于戎马倥偬中,心声达于吟事,途中口占一绝,诗云:“缟
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何
等的洒脱与自信!可惜天不助力,金陵大败,只得收拾残兵败卒,全线退守
厦门。
历史现象颇值玩味。略早些的史可法在扬州抗清,名扬天下,功彪青
史。稍后的郑成功在福厦抗清,凡大战六次,中小战百余次,加上一次远征
南京,其抵抗之坚,历时之久,杀伐之惨烈,均非同期他人可同日而语,而
各种版本史书大多轻描淡写,不褒不贬,无毁无誉,现今一般人也多知其征
台,鲜知其抗清。作一个假设,如他打下南京,跃过长江,纵横中原,饮马
黄河,剑向京都,鞭指长城呢?历史大概便不再吝啬,会向他喝采的。于是
乎,我发现,将中国版图横向切,长城是一条线,黄河是一条线,长江是一
条线,浙闽粤沿海是一条线。发生在第一条线的对异族的抵抗,大书特书。
第二条线,有口皆碑。第三条线,仍受尊崇。到了第四条线,书还是要书,
也只剩下秉实照录的份了。吴三桂在山海关降清,几百年的唾沫能把他淹死
几个来回,以后再叛清也没有人赏他一个“好”字。郑芝龙在福建降清,骂
声也有,却像细雨和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在台湾降清,历史甚至为他唱
起了赞歌:识时务者为俊杰。可见,中国人不认别的,就认中央和正统。新
的中央,即便是少数民族取得中央统治地位,并突破长江天堑,大举南进,
抵抗便越来越失去原来意义,任何昨天还冠冕堂皇不可动摇的理由都没用,
祭起“恢复汉室”的旗帜也白搭。中华民族的传统,历来是族争引起战争,
战争决出正统,正统主导统一,统一高于族争的。汉人占绝大多数的所有中
国人,最终都将臣服于能够用传统文化和正统政制统一国土的力量。
统一神圣。统一万岁。
所以,郑成功的征战生涯如仅限于在福厦抗清,历史给他打分大概不
会高。
清军环攻日紧,厦门形势穷蹙,郑成功不得不考虑寻找一处退路了,
于是,他始把目光南移,聚焦于让他父亲发迹腾达的海岛。
部众大多反对,认为征台无前途。南明遗臣张煌言甚至赠诗劝谏:“寄
语避秦岛上客,衣冠黄绮总堪忧。”郑成功再三筹思,决心下定:“本藩矢志
恢复,切念中兴,恐孤岛之难居,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
晦待时,非为贪恋海外,苟延安乐。”十分明显,字里行间,首先想到的并
非“收复”,而是解释为何兵锋不向西北而向东南。还需把“退”说成“进”,
以稳定军心。这很有点类似以后的蒋委员长经常宣布的“转进”。
1661 年4 月21 日午刻,风恬浪静,日丽天清,郑成功以四百艨艟,载
二万五千兵,皆衣金龙甲,军威甚盛,舰队首尾长十里,浩浩荡荡向台湾进
发。历经八个月苦战,1662 年2 月,三十八岁的郑成功收复了被红毛春侵
占了三十八年的台湾。
当大限将至的郑成功从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手中接过降表时,他大概
没有想到,临终前的这一笔,已足千古,历史并不在乎他征台的原始动机和
原因,历史只记得是他郑成功第一个从西洋鬼子手中为国人拿回了一方宝
地。为此,他确立了自己并不逊色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民族大英雄地位。
这一笔,亦是厦门的骄傲。
※※※※※厦门的象征除了白鹭还有“市树”凤凰木和“市花”三角
梅。我颇不以为然,认为:如同中国的象征应是长江黄河或许再加上五岳长
城,而不能够是茶叶瓷器或熊猫金丝猴一样,厦门的象征也应是有点精神有
点气魄能让人阖眸沉思并能给人以力量的什么。
1985 年,二度进厦门,一眼便望到了我的期待。
鼓浪屿。复鼎岩。突兀耸立起了身高15.7 米,斧凿刀削的花岗石郑成
功像。他一手撑扶佩剑,一手背于腰际,坚盔厚甲,倚山面海,身后一袭披
风临风飘拂,如大鹏展翅,傲傲然威威乎于蓝天之下,碧海之上,巨石之中。
他神色沉凝,目光犀锐,用一种似能穿透数百年世事变迁的洞察力,注视着
人来人往帆樯如织、他曾经建功立业留芳后世的海峡。
我的第一感觉:厦门找到了感觉。
我长久仰视眼前的伟石。三百年前的郑成功就是这个样子么?不可能
有照片以资对照,但清初的一幅画像应该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郑成功并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