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亦已,大妃不要难过,只是大妃对将来有何打算?”我连忙转移话题,这也是我关心的问题,她总不能一直住在我这里吧,早晚会露馅的,皇太极那里更不成了,至于多尔衮、阿齐格就简直是胡闹,是怕别人纠不出来。
“这个我还没想好,只是从前听先生说女子也可以当那个什么护士的,我既然百死余生,不如去学当护士吧,救治生灵也是积德的事情。”阿巴亥提出了一个高尖端的事情,这不是难为我么。
“这个……,大妃的样貌很多人都认识,只怕太危险了吧!”我为难的道。
“先生不是说过,母猪也能变公猪么?我想对先生来说改变相貌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什么?”我惊的把口中的茶水都喷了出来,这话他怎么知道,对了!一定是多尔衮那小子说的,没想到自己当时吹牛皮的话他居然还真信了,并且告诉了阿巴亥,这不是难为我么。
“这个,这个,大妃有所不知,这种技术我倒不是不会,只是手术起来怕将大妃沉鱼落雁一样的容貌变丑了,到时岂不是罪过。”我搪塞道。女人都怕丑,再丑的女人还怕更丑呢,拿这个搪塞她总该没问题吧。不想阿巴亥的话再次让我瞠目结舌。
“我不怕丑,说不定丑一点还好呢,难道先生不会么,才来搪塞我这个可怜的女子?”说着幽怨的看了我一眼,直把我魂都弄丢了。
“这个,这个,那就随大妃吧,只是我好久没有动过这种手术了,手有些生,所以要练习一下,所以还要大妃等待些时日。希望过了些时日这个女人就能望了吧。不过为防万一,我还是先练练手,这东西只知道原理可从来没操作过。为了转移话题,我连忙又问道:
“如今四贝勒继承了汗位,大妃您久在宫中,对下一步形势发展如何看待呢。”
听我这么问,阿巴亥认真了起来,聚目凝眉想了一会,说道:“依我是皇太极必然增添议政大臣,这些议政大臣由八旗固山额真充任,与诸贝勒共坐议政。议政人员扩大,可以使贝勒权力相应缩小。然后再找机会削若阿敏、莽古尔太等人,逐渐巩固自己力量。”她这两句话说得虽少,但是都正在点子上,历史上皇太极当政确实是如此作的,这时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确很有政治头脑,真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又聊了一会,我的这种感觉就越深,真不愧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也难怪代善等人要急着处死她,这个女人要是活着,那么继位的还就真不一定是谁了。恐怕没有那日绊住皇太极,他也会成为极力处死阿巴亥的人之一吧!
公元1626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八月天命汗努尔哈赤归天,九月天聪汗皇太极继位,改天聪元年。
自皇太极即位以来,我又重新回到杏林书院,教我的书这日皇太极突然唤人叫我,说是议政,这让我有些诧异,一直以来议政的事我这个太医院的院判是没资格参加的,怎么今日叫上我来了呢?
进了皇宫,到了议政殿只见已经站了好几个人,除了范文成有几面之缘外其他的人都不认识。见我进来皇太极倒是很客气,名人给我看座,这一下子我的地位就突出众人了,不觉得有些得意。
“来,我给先生介绍,这位是宁完我。”说着皇太极将手指向一个白面书生,年岁不大也就刚过三十,原来是这家伙,他和范文成一样是皇太极的谋士之一,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他。
“这位是鲍承先,那位是马鸣佩。”顺着皇太极的指向,我看了看鲍承先和马鸣佩,两人都高大魁梧,一看就是武将。我和他们打了招呼,坐下来静静的听皇太极说什么。
“今日召集各位来,是商讨下一步该做什么,历年来我女真都是夏秋休战,冬春作战,此时该是确定明春攻击方向的时候了,不知各位有什么想法?”皇太极说道,虽然没做几天大汗,这威严确是与日俱增,眼前的皇太极可能已经不是我所熟悉的那个皇太极了,他正在朝着自己的霸主地位前进。
“我认为应该继续攻伐明朝,打开辽西走廊,进逼山海关。”范文成首先说道,这话由一个汉人嘴中说出来总让位我觉得十分不舒服,可他却说的那么自然,不得不佩服啊,怂恿女真人去抢掠自己同胞,这话我是说不出口啊。
“范先生说的对,宁远之战只是一时失利,只要这次我军准备充分,他小小的宁远有何可怕。”鲍承先接着道,他被俘前曾是明朝的副将,对明朝的虚实很是清楚,如今新主子继位,这些人都想积极表现。
“范先生的意见我不同意。”说话的是宁完我。
“哦,宁先生有什么高见么?”皇太极虚心问道,他对汉人文士总是很尊重的,称必呼先生。
“高见不敢当,浅见还是有的。”说着宁完我背负双手在殿中站立,用清越的声音说道:
“如今天命汗新丧,我军失利于宁远,此时再攻宁远,恐怕士兵中有恐惧心理,并且袁崇焕自此之后,于2月初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3月加辽东巡抚,4月又提升为兵部右侍郎。满桂、赵率教、左辅、朱梅、祖大寿等将领均加官进爵,此时宁远不说固若金汤,铜墙铁壁也差不多,并且明军经此一役已经不再十分恐惧我八旗了,在心理上和气势上我们不具有优势,在军力上袁崇焕经过此役又增添了数万兵马和很多红衣大炮,粮草足,城墙厚,试问面对坚城利炮我军如何得胜,到时大汗再败,诸贝勒恐有异议。”
宁完我这话说得极是,尤其最后一句,这一仗是皇太极继位后所面临的第一仗,一旦打不好甚至是打败,那么对他的威望打击极大,女真人的大汗不是长子继承制,是由众人推选,只要不出爱新觉罗家族,任何人都有有可能,可以说窥视他汗位的人极多,这或许是皇太极排斥异己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稳固汗位。他是努尔哈赤的继承者,但并不像努尔哈赤那样战功赫赫,具有极大的威信,其实即使如努尔哈赤这般的枭雄也曾为了汗位幽禁自己的弟弟,杀死自己的长子褚英,何况是皇太极呢?宁远这一战当真是许胜不许败。众人听宁完我这么说都陷入沉思。
“那先生以为如何?”皇太极向宁完我问道。
“议和!”宁完我平静的说道。
“什么,议和?”在场诸人除了我都惊讶起来,这宁完我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对,议和,和明朝议和,确切的说是和袁崇焕议和,以此麻痹敌人,我军积蓄力量,向大安口龙井关集结,从此越过长城,进攻遵化,随即进攻蓟州、三河、通州。说着宁完我走到皇太极桌前的地图,用手比划着,一条从蒙古绕道中原的奇袭路线被他勾画出来,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宁完我简直能有疯狂来形容,孤军深入劳师远征,后勤极为困难,而且没有打通辽西走廊(宁远是辽西走廊的咽喉),也不敢久留,因为一旦明军回师救援,那么女真后路被切断,陷入中原,就等于是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此计所冒的危险极大,但是一旦胜利战果也会极大,通州以为京畿腹地,这战的政治意义更大,可以说即震撼了明朝,也威慑了大金的贵族。不过对于此战的危险所在众人也都看的明白。
马鸣佩首先发言:“大汗,此战一旦获胜战果虽然诱人,但是若是获败,那么恐怕入关的八旗没有多少人等活着回来。”他这话决不是危言耸听,一旦明军回师救援,堵住归路,就成了关门打狗的局势,八旗再勇猛在没有补给和支援的情况下,其后果实在可怕。
一六二九年十月(三年后),皇太极就是按照这条路线进军的,当时崇祯帝起复孙承宗为兵部尚书,驻守通州。十一月,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领兵四千援遵化,在作战中败死。八旗占领遵化,随即进攻蓟州、三河、通州。袁崇焕、祖大寿自宁远领兵入援,至蓟州。这时几乎是已经堵住了八旗的退路,再加上袁崇焕的兵将当时已经十分精良,各路勤王部队也都在向京畿进发,若是一直由袁崇焕指挥那么此战的结果很可能就会导致女真的衰亡,可是皇太极向明朝施了反间计,对俘虏的杨太监透露金国与袁巡抚已有密约,然后放杨太监回京报告。十二月,崇祯帝逮捕袁崇焕,下锦衣卫狱。崇祯皇帝命大同总兵满桂出战,结果败死。
崇祯三年(一六三○年)正月,八旗占领永平、迁安、滦州,进攻昌黎,被守城明兵击退。三月,皇太极自领大兵俘惊大批人畜返回沈阳。五月,孙承宗收复遵化、永平、迁安、滦州诸城,击败阿敏部。八旗退后,明朝审理袁崇焕案,原属魏党的官员乘机报复,攻击袁崇焕与大学士钱龙锡“擅主议和,专戮大帅(指毛文龙)。”八月,崇祯帝殜(剐刑)袁崇焕于市。由此历史可见这种作战方案急具风险,比原来的提前了三年,试问这时还会有杨太监出现让皇太极施反间计么,再说就是施也没用,此时袁崇焕并未和女真私下谈和,疑心极重的崇祯皇帝也没有继位,这些诸多因素加在一起,落败几乎成为必然。
马鸣佩说完众人也是都随声附和,出言反对,一时间两人的的计策都有疏漏,陷入僵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不知道该如何定策。皇太极见我独自那里悠闲自得,十分好奇的问道:
“先生如此悠闲难道是胸中有何定策么?”
“定策不敢当,我是个郎中,不懂军事,不过这地图我还看得懂。”说着我起身走到地图前,众人也都围拢过来,我用手指了指和大金接壤的朝鲜和蒙古诸部,笑着说道:
“真是不明白,这周围这么多地方,那里不好打,非要肯这块硬骨头。”说着用手指敲了敲宁远的位置。
“朝鲜出产稻米,军事力量极弱,被个小小的倭国欺负的抬不起头,要不是明朝出兵,肯定就要亡国了,可如今态度模棱两可,经常给明军资助粮草,该打!蒙古诸部,那里到处都是牛羊,除了科尔沁部与我交好,其余诸部尤其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依附明朝和我作对,该打,这么多该打的人不打,却去和坚城大炮较量,实属不智。诸位,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啊!”说完我又悠闲的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观察诸人表情。皇太极和马鸣佩、鲍承先眼睛一亮,毕竟是身为武将和统帅,当然是一点就通,从前一直是和明朝作战,而且战事很顺利,所以眼睛一直盯在一处,现在不同了,通往山海关的大门-宁远已经被堵住了,八旗就如同一股洪流,假如一直向着高大坚固堤坝冲击只会损失自己的力量。相反,找到其他宣泄的渠道,就会一泻千里,直入汪洋大海。宁完我和范文成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作为文人的局限性现在就体现出来了,这种就是所谓的发散思维吧。不过我也是占了历史的先机,最终历史上皇太极还是选择了征讨朝鲜。我此时捡了一个大便宜,在皇太极等人心目中身价大增,看来我还是蛮有天赋的,呵呵,剽窃了皇太极自己的战略反倒获得了这样的效果。
“先生之话,如一盏明灯,真是让人顿开茅塞。只是不知道依先生之见是否还和明朝谈判呢?”皇太极接着问道。
“谈,为什么不谈,不过不是和明朝谈,是和袁崇焕谈,袁崇焕这个人我还是有所耳闻的,他对关外的形势看的很清楚,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明朝守城有余进取不足。而我方在没有得到先进火器之前,也不宜强攻。所和为上,这样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将大金的版图向外扩张,明朝不过这么大地方,如今他的国内局势又很乱,我们没必要去趟这摊浑水,若说疆域向北有蒙古诸部,牛羊遍地;向东有朝鲜,朝鲜再东有倭国,我听说倭国盛产白银(一听白银这些人眼睛全都雪亮),再说倭国人十分矮小,都如侏儒,想来只要又一支强大的水师就可以征服倭国;向西是西域诸部,再向西是西洋夷人,据说红夷大炮就是他们造的,(众人眼睛又是一亮,不过一想到红夷大炮的利害,又有些犹豫),当年成吉思汗就是以两个万人队攻伐西域的,据说打到了多瑙河,那可是极西的地方,这些地方盛产金发碧眼的美女(众人眼睛又亮了起来,并且有明显的流涎迹象),这些地方加在一起怕是有现在明朝十倍的疆域,我们何苦去和汉人争胜负呢?再说当年成吉思汗也是先征服西域诸国才征西夏、大理的,最后挟余威一举吞并中原。”哈哈,看着他们的表情不断变化我心里就想笑,试问有几个男人不爱金钱美女,一听说这些地方如此好征服,谁又愿意啃明朝
飧鲇补峭纺兀偎嫡飧龉峭坊乖诶米牛人玫牟幌裱嗽僖痪偻滩⒉皇歉妹础V谌硕几盼业乃悸烦┫肫镌诼肀成显诖蟮厣铣鄢业难樱皇鄙裢蟮罾锛啪惨斐!
第一卷 始于辽东 第十八章 提亲
经过我的一番提醒众人已经没有人再去打宁远了了,那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此刻众人正随着我的思路在畅想在辽阔的草原上呢,还是皇太极首先清醒过来,客气的说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说的极是,只是这西洋大炮实在威猛,不知先生有何法能弄到一二,我好命工匠消防打造。”原来他是想弄大炮,这个简单,原理我知道,估计自己试试没准能弄出来呢。不过此时不宜再张扬。
“这个么,据我所知,在中原以南的一个叫做澳门的小岛上就住着些葡萄牙人,他们手里可能就有火炮,再有就是如今在中原有很多外国的传教士,据说这些人通古博今,没准就会造炮之法,只要大汗潜人秘密进入中原,将这些人“请”来,那么不就大事可成了么。”我怂恿皇太极搜集传教士可不是为了造大炮,这个时期在中国沿海活跃着很多传教士,这些人对天文地理,数学医学都十分精通,同时对欧洲的文化复兴也十分在行,找来这些人对我帮助可不会小,再说不能让儒教一家独大,看宁完我和范文成这些人都是铁杆的儒家弟子,并且受到皇太极重用,这对我绝对不是好事。国家若想富强发展就必须遏制儒教一家独大。
那日在议事殿中我提出的方略,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可以说我给众人开启了一扇大门,通过这道门,他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第二天朝议上,几乎所有人都通过了皇太极东征朝鲜的决定,女真人早就和朝鲜打过交道,当年萨尔浒一战明军序列中就有朝鲜两万援军,最后都被俘虏了,朝鲜人不能打仗,而且没有火炮这样犀利的火器,冬天鸭绿江一结冰,他唯一的一点优势水师也无用武之地,可谓是一马平川,这个大便宜谁不想占。
并且皇太极开始秘密的派出密探深入中原,寻找金发碧眼的传教士,并将他们客气的“请”到关外。
如今整个大金国的战争机器又开始运转起来,沈阳城郊的铁器营成天的捶打之声不绝于耳,我也回到了杏林书院,因为各旗都在加紧备战,军医处也要首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我实在不放心不得不把这些人召回,再加以培训,同时又从书院中征召了200多人,大多是从前医师资格考试没有通过的,但是这些人还是蛮有经验的,刚刚上来的学生都没有征用,他们什么都还不懂,没办法应付这样大的战事。护理系这些天成天的在加班加点,我也会经常过去给这些人讲一些护理急救常识。
可以说大金国从上到下都在忙碌,为了和朝鲜的一战。皇太极和所有人都抱着这样的信念,一战必下,彻底的征服朝鲜。就在这时候,清宁宫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居然来到书院拜访我,把她引进我的书房,我不好意思起来,实在是太乱,自从上次给阿巴亥用完假死药后,我开始研究麻醉药,所以这刻我的书房里乱七八糟的一片狼藉。
“铭岚不在这里么?”大福晋问道,铭岚是她送给我的那个汉人仕女,其实我和大福晋早就是很熟络了,只是由于皇太极继位,她的身份地位也不同了,才这样客套的。
“哦,我把铭岚留在宅子里了,那里也要人照顾的。”我回答道。
“瞧先生现在这样,看来真的是需要给先生找一位夫人了。”大福晋笑着说道。我心里一突,对她这次前来的意图隐约有了直觉。
“哪里,哪里,大福晋宁也看到了,我这成天的到处瞎跑,忙得没日没夜的,哪里有时间想这件事。”说实在我也的确挺寂寞的,可是这个时期真是没时间考虑这件事,再说这时代也不兴自由恋爱啊,何况我对现代社会的女朋友还十分怀念,虽然知道天人永隔,可是内心中对于找个老婆的事情还是有些抵触的。
“先生说的哪里话,事业固然重要,可成家也是大事啊,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先生的这一手精湛的医术,若是后继无人岂不是可惜了么。我这里倒有个上佳人选,不知先生是否中意。”大福晋看着我说道。
来了来了吧,我猜就是这事,早就知道女真人的社会关系大多都是靠这种纵横交错的婚姻关系维持的,这次看来是轮到我了,拒绝是不给皇太极面子,这可是大罪过,皇太极这样的让她的大妃来给我说媒,无非是想拉拢我,这面子我说什么都是要给的。只是不知道这个女人是谁,别长得跟母猪似的。我起身鞠了一躬,说道:
“那就有劳大福晋了,不知道是哪家闺秀,别辱没了人家。”
大福晋咯咯的笑了起来:“瞧李先生说的哪里话,若是能嫁给李先生不知道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呢。我说的这个女子是我的侄女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海兰珠,说起长相么,布木布泰你总见过吧,她是布木布泰的姐姐,我只能这么说布木布泰的长相还不如她一半,这回先生总该是满意了吧。”
“什么!”我失声惊讶起来,海兰珠是谁我不知道,也没见过,不过布木布泰我可知道,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孝庄皇后,谁能不知道啊!海兰珠是布木布泰的姐姐,那我不就成了皇太极的姐夫了么,这便宜占大了,不对海兰珠还是大福晋的侄女呢,我不就又成了皇太极的侄女婿了么,这都哪跟哪啊!一时间脑子浑浆浆的。已经很显然这是一桩政治婚姻了,只是我没想到皇太极把他定格的如此之高,竟然以妻姐许我。
“先生不愿意么,先生可不要小瞧我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我博尔济吉特氏可是具有黄金家族血统,我们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撒儿(另作拙赤哈撒儿;哈布图哈萨尔,均系此人),科尔沁可是成吉思汗赐给我们驻牧的领地。”
“哪里,哪里,大福晋多想了,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小瞧您的家族呢。”我连忙解释道。成吉思汗称帝之前,曾经将自己帐殿护卫编为科尔沁(蒙古语意为带弓剪的侍卫),由其二弟哈撒儿亲自指挥。因此,“科尔沁”又成为蒙古军事机构的名称。。《元史·别里古台传》上有这样一段记载:成吉思汗对自己的二弟哈撒儿、三弟别里古台,非常赏识,曾经说:“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儿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可见他对两个弟弟评价之高。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远非今日的科尔沁草原可比。今日的科尔沁草原,大体是指现在内蒙古通辽市和兴安盟境内的地域,算是历史上科尔沁草原的腹地。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包括了历史上内蒙古四部十旗,即科尔沁部六旗、杜尔伯特部一旗、扎赉特部一旗、郭尔罗斯部二旗和扎鲁特部等广大地域。而科尔沁部六旗,即左翼前中后三旗、右翼前中后三旗,又是科尔沁草原的核心部分。
由此可见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意味着什么,它背后代表着的是一个强大的蒙古部落,这也是皇太极的后妃几乎全是蒙古族的原因,并且一说到她是孝庄的姐姐,马上让我联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皇太极称帝后的关雎宫(东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她是中宫皇后的侄女,也是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姐姐,天聪八年(1634年)同皇太极结婚。只是这时她已26岁,老女了,而且还结过婚,她比庄妃进宫晚14年,但是她排第一,史载皇太极最宠爱的就是关雎宫的这个宸妃,庄妃的姐姐。皇太极在外面打仗,听说宸妃病重,赶紧骑着马就返回来,战场胜败不管了,只是回来一看宸妃已经断气了,史书记载,说皇太极见了飞鸿,见他妃子死了,恸甚,非常悲痛,哀悼不已,甚至迷惘。
将历史和现实重合,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就是我的这位未来的老婆很可能就是历史上将来要成为皇太极宸妃的博尔济吉特氏。不会吧,我也太好运了,这可是不可多得的美女。我有点不相信,问道:“敢问大妃,您说的这位海兰珠今年芳龄几何啊?”
“18啊,正是花季啊,先生就别想别的了,赶快准备聘礼吧!”大福晋笑道。
18岁,那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海兰珠就是关雎宫的宸妃了,真不好意思,抢了皇太极最宠爱的女人,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像历史书上说的那样哀悼不已,显然这时皇太极没见过海兰珠,否则如何肯割爱给我。再推迟可就晚了,该叫皇太极得逞了,我连忙答应道:
“怎么能不愿意呢,委屈格格了(女真人对贵族的女儿都叫格格),我这就准备彩礼随后就到,此事全要靠大妃操心了,只是不知道何时过门?”
“瞧先生急得那样,刚才还推托呢,现在居然急起来了,还早呢,从聘礼启程到我侄女嫁过来少说也有一个月,先生不用着急,这事全包给我了,您就等着接新娘子吧。”说着起身告辞,我是送了又送,这位媒人可惹不起,惟恐迟则生变,我一回来赶紧筹备聘礼。
将研究所翻遍了终于找到几件聘礼,这些都是研究所最新研究出来的玩意,其中包括了那个被我封藏的望远镜和吴能最新吹制的玻璃花瓶。单这两件东西任何一件拿出去可都是无价之宝,我将聘礼送出,坐在书院里美滋滋的等着迎娶新娘,不想新娘没迎来却将皇太极迎来了。
这日我正在书房里发呆,不知怎么的,最近总是无端的大发春梦,这不连皇太极什么时候进来的我都不知道,桌子上已经湿漉漉的一摊口水了。
“先生在想什么呢,怎么桌子上都湿了呢,该不会是想新媳妇呢吧!”皇太极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我这是自己在试新药,不信您也试试。”我谎称道。脸上已经红了起来,要不是因为我本身就脸色黑,恐怕早就让人看出来了。
“不知大汗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我赶紧岔开话题。
“还不是因为你的聘礼!”皇太极说道。
“我得聘礼?”这话把我弄懵了,难道是皇太极反过味来了,不把海兰珠嫁给我,那我不是赔了么,可见他神色又不像。
皇太极见我神色慌张,就不再逗我了。
“确切的说,我是为了先生的一件聘礼,就是被先生称为望远镜的东西。”
“望远镜,望远镜怎么了?”我疑问道。
“先生的望远镜堪称鬼斧神工,可以见到极远之物,正是行军打仗的宝物。所以我这次来是问先生还能否造出这样的宝物。”
“那我送的那支望远镜呢?”我最关心的是这个望远镜的下落。
皇太极笑道:“先生的聘礼我们如何能私自扣留,早已遣人送往科尔沁部,相信不日就能收到回信,有这样的宝物作嫁妆寨桑那有不嫁女儿的道理,所以先生不用担心。”皇太极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一听这话我也放心了,对于这桩婚事我也抱了极大希望,固然海兰珠漂亮美丽,但是最主要的是她是科尔沁的格格,她背后所代表的势力正是我想结纳的。科尔沁蒙古铁骑,一直是女真的一支劲旅,这支科尔沁蒙古铁骑,在剿灭李自成,荡平明军残部的一次次战斗中,为满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攻城略地,战场杀戮,无不拼死撕杀。伐朝鲜,攻锦州;定西安,克南京;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南下广东,出师云南……都留下了他们辽东劫掠,中原屠杀,江南血洗的斑斑陈迹。对各族人民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明朝统治者来说,这是永世难忘的仇恨;对满清王朝来说,又是从天而降的福星。所以如何把握和利用它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老天给了我这样好的机会,我如何能不把握呢!
“哦,这个望远镜制作工艺并不难,若是大汗喜欢,我就叫手下工匠多造几个,当初造出来我觉得对医术研究没有作用,就没叫人再作。”我连忙解释道。
“先生这里真是各种宝物尽有,看先生这书房中的物件真是比我皇宫中的还多。”皇太极说完了正事,就开始打起我得主意来了。也难怪,那些工匠发明制造出来的东西都被我摆设在书房中,可谓是琳琅满目。
“哪里,哪里,我还没有感谢大汗赐婚的恩德呢,这屋中物件大汗若是喜欢只管拿去。”说着我给皇太极逐个介绍各个摆设的用处和妙处。
等皇太极走的时候,我心中已经是咒骂不已,这家伙足足坑走了我一半的宝贝,不过想一想,我抢了他的老婆,他还蒙在鼓里,也算赚了,想着想着我笑了起来。并且皇太极同意了我扩大研究所规模和研究范围的建议,毕竟从研究所中他已经见到了好处。这样我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始跨学科研究,这将会涉及物理、天文、化学、数学等多学科,只是眼下我极缺人手,我手底下的这些人只能称之为匠,而不是师,这些人手工固然娴熟,但是缺乏创新开发能力,让他们做些什么可以,可是让他们创造一些东西就难了,从根本讲这是缺乏理论基础所致。所以我正在以迫切的心情等待皇太极派入关内的密探将诸多传教士“请”来。
第一卷 始于辽东 第十九章 整容
天启6年十月,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到了盛京(沈阳)。明朝的辽东巡抚袁崇焕派人来为8月11日去世的老汗王努尔哈赤吊丧,同时祝贺新汗皇太极即位。
这开得什么国际玩笑?才气死了老汗王(女真人一直认为努尔哈赤的死是宁远城下的那一败造成的),现在又假惺惺的来吊丧?而且明朝素来视后金为反叛的属夷,绝对不肯承认后金是一个国家的,居然会派人来祝贺新汗王即位!顿时颇有几个贝勒大臣们冲动的表示要将这几个南蛮杀了祭奠老汗王等等。
“这些人若是敢来我非剥了他们的皮不可,让他们来得去不得。”阿敏在议政殿上大声吼叫道。这家伙总是这种脾气,皇太极继位后就越发没人能镇住他了,也越发的嚣张了。
“阿敏,你安静些,大家这不是在商量么?”大贝勒代善板起脸孔,对于代善阿敏还是有些顾忌的,于是不再说话,坐了下来。见他不出声了,代善才问道:
“大汗,您是什么意见?”
“我同意接见,并且趁这个机会和明朝谈和。”皇太极缓缓地说道。
“我不同意,这些人来了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和他们谈和,这不是认输么,不行。”莽古尔泰说道,他是标准的强硬派。虽然支持东征朝鲜,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和明朝作战。
“谈和就谈和,又不是真的谈和,我们只要实力充分了想什么时候打就打,现在不过是权益之计,等我们打下了朝鲜,就有了米粮,攻下了蒙古就有了马匹牛羊,到时中原还不是唾手可得。”多尔衮轻蔑的说道,对于阿敏和莽古尔泰他向来瞧不起,这两个人粗鲁不文,打仗全是凭着勇猛而不动脑筋,更别谈什么计谋了。
“多尔衮说的有道理,今年粮食歉收,大汗新丧,再加上上次宁远一战一无所获,我们必须东征朝鲜,否则明年开春就将无米下锅了,此时不宜得罪袁崇焕,否则我们东征朝鲜时将会腹背受敌,所以必须稳住袁崇焕。趁此机会谈和是再好不过了。”大贝勒代善说道。他为人沉稳,处事老到,又有威望,是以他说了话别人也就不再反驳。皇太极心里可不是滋味虽然登上了宝座,但是各种大事也还得8大贝勒协商,自己哪里像个大汗,简直就只是个权力比较大一些的贝勒而已。而且西边的蒙古、东边的朝鲜都与明国站在一起,一旦与明国的战争失败,这两家和兄弟们恐怕都饶不过自己吧,不除掉这几个心腹之患,实在是寝食不安啊。一想到与明国打仗,宁远城下的那一幕仿佛又出现在眼前,明军要老那么打,胜负真的是很难说呢,皇太极想,而且明朝毕竟是个泱泱大国,“虽师老财匮,然以天下之全力毕注于一隅之间,盖犹裕如也”,最终恐怕还是要谈的,所以他这次才这么坚决要和明朝和谈。
在一番反复权衡之后,皇太极以破格的礼遇接待了准杀父仇人的使者。丰盛的酒筵、慷慨的馈赠、甚至还有专门的阅兵式让使者们在盛京乐而忘返达一月之久。他们离开时,身边还多了不少东西—各种各样的礼物(少不了有皇太极从我这里搜刮的好东西)和一封致袁崇焕的信,信中表示愿意照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的先例归顺明朝。
皇太极作出这样的努力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相比之下袁崇焕要更加困难得多。“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这段文字就是袁崇焕著名的“恢复之计”。其中“和为旁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知道,虽然取得了宁远大捷的胜利,但是后金的主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而明军目前也只能守守城而已。当真谈到野战,甚至复辽,还是遥遥无期。在广大的平原上,后金兵来去自如,牢牢的掌握着战略主动权,打不打、何时打、在哪儿打、都不是明军可以说了算的事。要筑城、要练兵、要发展生产都需要时间,需要相对安定的环境,然而这些从哪里来?要靠和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