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客气了,这是作为医者的最起码的职责,在我眼中世间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您是女真的大汗也好,还是街头的乞丐也好,只要我李开阳力所能及断不会见死不救的。”趁着这个机会我像他灌输人人平等的概念。
“哦,是么,李先生当真是侠骨仁心啊,你的想法皇太极都和我说了,一直以来我也在思考,只是没等给先生答复就伤势恶化了,才拖到今日,汉人如今也是我大金的子民,泽被天下原是好事,只是我怕汉人们有了这些恩惠也不思感激,反而变本加厉的和我女真人对抗,到时不是要助长他们的气焰么?”听他这么说,事情似乎有了转机,于是我连忙开动脑筋,想法子说服他,要知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次不但没有把努尔哈赤治死,反而救了他的命,这让他欠了我一个好大的人情,不趁这机会讨要好处,岂不是傻子么。
“大汗,在我看来战争比的就是资源,这个资源包括粮食、兵器、人口等等,而在这所有的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八旗就是再英勇也不过十万余人,只要战争就会有消耗,试问以现在女真的总人口而论要再有多少年才能再生出这十万勇士来,而关内的汉人本身人口就多,对于他们来讲十万人不算什么,甚至不需要等待就能将这十万之数补充完毕,而女真做不到这一点,不客气地说女真能有今日,还要拜明朝的皇帝所赐,要不是这些皇帝们昏庸无道以至武备松弛,人心散乱,怕也不会有大汗您今日的成就的,但是谁能保证明朝就不能再多出几个袁崇焕这样的人,一个袁崇焕已经叫人挠头了,要是再多几个恐怕就是大汗您也要犯愁吧!所以就必须要善待大汗治下的汉人,只有依靠这些汉人,大汗才有粮食,兵器,才能在这种消耗中生存下去,否则就等着亡国灭种吧。”我不客气地说道。
努尔哈赤对我所说的这些有些反感,他稍微挣扎了一下身体,用手支着床沿坐了起来。阿巴亥和皇太极连忙上前搀扶,皇太极更是向我大使眼神,甩开阿巴亥和皇太极,努尔哈赤激动地说:
“我还不善待汉人,当初我让汉人和我女真人合户,可是汉人怎么对待我们女真人的,那些汉人不但扬言造反,有的地方还放毒毒杀我族妇孺,这让我如何善待他们,难道将他们医治好了,让他们掉过头来杀我们女真人么。”努尔哈赤胸口起伏不定,显然是动怒了,这些事情我倒是知道的。天启二年(1621年),辽阳大战后努尔哈赤控制了浑河、辽河两岸,辽阳、沈阳、包括广宁在内的大片土地,随后他采取了将汉人和女真人合户的办法来管制汉民,照理,合户之后,各户成员都应从事耕作,而实际情形却是女真人根本就不从事耕作。汉族男丁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汉族妇女则成了奴婢。如此的不平等,加上缺衣少食,导致了第二年女真人和汉人之间的一系列冲突。许多汉人故意在食物和饮水中投毒,焚烧房舍,还杀死了一些八旗的哨卒。对此努尔哈赤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他认为这次叛乱是汉人秀才们煽动的,所以捕杀了大量的关外文人秀才,进行了血腥的镇压,一直到这次宁远之战,那次镇压的余波仍在,在努尔哈赤面前善待汉人是最为避讳的词语,不想我今日仗着救命的功劳冒犯了他,心中后悔不迭,嘴上又不肯放软。
“大汗或许说的也对,但是大汗还是不得不考虑消耗的问题吧,八旗兵力毕竟有限,若是明朝以倾国之力来对付女真,最后怕也不好办吧?”听了我这话,努尔哈赤稍微平静了一下,又重新躺下,他也意识到我们两个人毕竟是在讨论问题,这样的语气似乎重了。于是缓和了一下语气和我重新说道:
“那先生除了善待汉人以外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么?"
"有是有,不过也仅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我见努尔哈赤在善待汉人问题上如此执拗也就不再提,这个问题还是等到将来皇太极来解决吧,还是先说说当前最首要的问题吧。
“没关系,先生尽管说来。”其实这个消耗问题,像努尔哈赤这样的军事家如何会想不到,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好的办法罢了,听我这么说,连忙询问,声音中充满了热切。女真人每次对明进行战争都是打的闪电战,快速出击,快速结束,但往往就是这种闪电战也要积蓄一年左右的时间才会有足够的粮草,军械,马匹和人员,所以可以说女真是最经不起消耗的,听说我有解决的办法努尔哈赤如何能不着急。皇太极也是十分感兴趣侧耳倾听。
要说服努尔哈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疑他是一个十分固执而有主见的人,若不是这样当年他也不会执意以13铠甲就起兵,更不会在绝对的劣势下发起统一女真的战争,更不会以七大恨告天和明朝作对,但是也许正是他的这种固执才有今日的成就,虽然经历了宁远一败的打击,但是他这个固执的脾气恐怕也不会那么一下就容易改变了。对付这样的人必须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至于动之以情,我看就不必了。
“请问大汗,历次战斗中女真伤亡情况如何?”我问道。虽然不明白我为什么问这些,但是努尔哈赤还是回答了我。
“我八旗士兵骁勇,将士用命,除了上次先生所说的两次战斗有些失利外其他战斗无不以少胜多,伤亡不大。”说道这里他很自豪,任谁能统帅一支这样的军队,取得如此的战绩都会十分骄傲的,对此我也很佩服,只是努尔哈赤似乎刻意避免了宁远这一战的情况。
“那么请问四贝勒,这次宁远一战八旗伤亡如何?”我将头转向皇太极问道,宁远一战努尔哈赤十分在意,所以我没有问他,以免刺激他。皇太极也没想到我会突然问他,连连忙组织语言:
"宁远一战,我军亡6千余人,伤9千余人。若是没有先生恐怕死亡的人数还会增加许多。”听到这里,努尔哈赤的嘴角抽搐了一下,这可是他平生最大的败仗,损失又如此惨重,虽然这一战明军光在觉华岛就损失了7千多人,再加上宁远的损失肯定要比八旗多,但是以八旗以往战绩来看这场仗的确是八旗输了,并且伤亡惨重。
“那么敢问四贝勒,每次战役死亡的士兵中有多少是直接毙命,又有多少是因为受伤而导致死亡的呢?在受伤的士兵中有多少人残疾呢?”对于我的一大串问题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倒是阿巴亥眼睛一亮,似乎把握了了我问题的主旨,这个女人真是不简单没我心中想到,虽然不明白我的意图,但是皇太极还是尽量回答了我:
“死亡的士兵大概有三成左右是先受伤随后死亡的,剩下的大多是直接死亡的,至于残疾的士兵我们倒是没有计算,不过大概自天明元年至今十年间有8千左右吧。”听他这么说,我心里有了底。
“大汗,相信您知道无论是大金也好,还是大明也好都有一条规定,就是战场上受伤的士兵是不允许接受救治的。”
“是的,这是为了避免动摇军心。”努尔哈赤回答道。
“但是请问大汗,明朝的军队就不用说了,单以八旗的精兵而言假如将伤员抬回救治,真的会动摇军心么?”我一步步进逼的问道。
努尔哈赤想了想回答道:“大概是不会吧,这要看战斗进行的情况而定,假如顺利的话应该不会。”
我笑道:“相信以八旗的训练有素,和过往的历史而言这样战事不顺的战斗恐怕屈指可数吧!”
“是啊。”努尔哈赤机械的回答道,他已经完全在跟着我得思路走了。
“既然是这样,大汗您还认为让那些受伤的士兵继续留在战场等死或任人杀戮,有必要么?”我严肃的问道。
“这个……”努尔哈赤低头沉吟道,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对话,努尔哈赤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上的伤势,我也没办法顾忌这些了,必须一鼓作气,说服努尔哈赤。
“其实就像四贝勒所说的那样三成的士兵是因为先受伤而随后死亡,在剩下的死亡的士兵中我估计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士兵是因为受伤失去抵抗能力而死亡的。”听到我说道这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人都表示赞同,他二人出没于战阵中与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
"其实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战争的宝贵资源,尤其是这些士兵,相信凡是经历过受伤而又活过来的人都是素质不错的士兵,他们具有丰富的战阵经验,是军队的主力和灵魂,这样的人与其任其在战场上自生自灭,不如及时救治,到下次投入战斗时都是不错的士兵,所以我建议大汗允许受伤的士兵及时医治,这样就可以减小伤亡,保存人这一主要的战争资源。同时这些士兵知道了受伤后可以妥善医治,上战场时也就没了后顾之忧,必能勇往直前,其作战能力也必定大大提升。"听我说道这里,努尔哈赤和换太极才明白了我的意思。父子俩互相望了一眼,皇太极说道:
“李先生所说的这些的确很有道理,我们也不是没有想到,但是随军医生是在太少,李先生也看到了,故才有此下策。”他说的也有道理,这时没有专门培训医生的机构,医生大多是世代相传,或者是师父传徒弟这样的一对一的教学,所以医生这个群体十分的少,没办法大规模的投入战场。
我再次笑道:“这才是设立太医院的主要目的,太医院的设立不应当只满足那些大臣贝勒,而是为了军队,为了百姓,太医院应该大量的培养医生,满足军队的需要,将每场战斗的伤亡减少到最低,这虽是治标之计但是相信效果也会很好的。”说道医学这父子俩就不懂了,但是他们明白一个合格的医生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说培养就培养出来的。皇太极疑惑的问道:
“这么多的医生如何培养呢!要知道一个好医生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这个好办,其实四贝勒已经做到了。”我说道,这让他更疑惑了。
“我早做到了,还请问先生我早做到什么了?”
“难道四贝勒忘记了那20个调配给我的士兵,如今这些人已经都能独当一面了,最基本的包扎缝合他们已经都学会了,完全可以应付一般的伤势了,其实并不是真的要他们成为所谓的合格的一生,战场上那些伤其实无外乎刀伤、箭伤、骨伤以及火器伤等外伤,这些外伤医治的方法固定也很简单,很容易学,所以只要加大人手学习这些处置方法,那么所收到的成效一定不会小,这些经过训练的人也算不上是医生,充其量是医士罢了,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是护士。”
“护士!”努尔哈赤父子俩对这个新名词都十分好奇。
“对,护士,护理之士,不是就叫护士么,其实这些护士也不一定都要男人来做的,女人也可以的。”
“女人!”父子俩更是诧异了,古代战争绝对信奉的是战争让女人走开,倒不是爱护女人,而是出于对女人的轻视,在他们眼中女人在战场上是什么也做不了的,反而会成为累赘。阿巴亥听我说女人也能做护士,更是惊奇,大大的眼睛向我看来,加上她那令人销魂的成熟女人的风韵真是十分诱惑人啊,我连忙避开她的眼神,继续说道:
“是的,其实说起来简单,这些包扎和缝合的活,恐怕和女人做的女红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吧,只不过应用的对象不同罢了,一个是绸缎和布匹,另一个则是肉身。或许对于女人来讲,学起来会更简单。”对于我这种大胆而又颇具有建设性的设想,努尔哈赤父子俩都十分动心。我停了下来给他父子俩充分的时间思考,毕竟这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西方近代护理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是适应近代工业与社会分工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奠基人是佛罗伦斯。南丁格尔,而我此时提出的护士概念比这一时间整整早了二百多年。让古代人接受这样一件新鲜的事物的确不是很容易。
“女人,女人”努尔哈赤反反复复的重复这两个字,女真人女子这时大都从事劳作,没办法轻壮男子都被整编入八旗,虽然八旗制度是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可是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八旗已经逐渐向一支职业化的军队过渡了,女人也就成了维持正常劳作的主力,可随着不断有汉人俘虏加入(在女真统治下的蒙、汉人中,被“收”为“民户”、从而与满族人处于同等社会地位者,和被“获”为“人畜”、并分赐将士充当奴隶者,处境大不相同。后者被称为“包衣”,其经济功能大不一样。其中一部分完全是女真人的家奴。另一部分则在努尔哈赤及其他女真贵族自1596年创立的由庄头管理的拖克索(田庄)中从事耕作。在女真的军事力量迅速增强的过程中,他们的最大贡献,或许就是促进了女真社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女子被从劳作中解放出来。
“真的可能么,李先生?”努尔哈赤疑惑的问道,毕竟对于这种“护士”历朝历代都没有尝试过,更主要的是允许伤兵救治到底会不会影响八旗的战斗力的问题。我明白努尔哈赤的意思,这只是我头脑中一直以来所思所的变革的第一步,只有走出了第一步,才有有希望进行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变革,女真还没有完全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对于下一步的变革我心里真是没底,这种大踏步的跳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我来说实在是未知数。在我计划的所有变革中,只有这个医学改革最为缓和,也是可能被女真统治者所接受的。
“应该没什么困难,至少在培训方面我很有把握,至于让不让女人当护士,大汗可以考虑。”我不紧不慢的说道。
努尔哈赤又思所了良久,终于决定下来。
第一卷 始于辽东 第十章 三件事
沈阳的皇宫中努尔哈赤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终于答应了我的请求:“那么就依先生所说,暂时先试试看,规模不要太大,就一百个人左右么,先生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可以商量,此事让皇太极和你一些办吧!”看来他还不是十分信任我,让他儿子来监督我,这样正好,皇太极算是和我关系不错,而且历史中对于汉人的态度他是属于温和派的,他也十分重用汉人,趁这个机会正好影响他,拉拢他做自己坚强的后盾。
“全凭大汗安排。”我内心中盘算着下一步该如何走。
“那先生这个太医院的院判是否可以就职了。”皇太极笑道。
“当然,当然。”我连忙答应道,这拿把做样了好久,把人家抻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表态了。一切商定妥当,我又重新给努尔哈赤检查伤口,脓肿已经消散了,新的组织正在生长,但或许是年龄的原因吧努尔哈赤康复的速度很缓慢,所以不能疏忽大意,嘱咐了一旁的阿巴亥几句,我起身告辞,和努尔哈赤的这番谈话耽误了他很多时间,既然目的达到那么还是让他休息吧。我知道从我将努尔哈赤救活开始,历史就已经改变了,但是究竟向那个方向发展我也不知道。我的心中一样充满迷茫,再往下或许历史就不再是我熟悉的历史了。
这些天来在我居所里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进出很多人。虽然我还没有到太医院就职,这是因为我本人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对于即将进行的太医院即医疗体系的改革,我现在的准备看来还是很不充分的,为了能更好的实行我的改革我将自己的计划更改了一遍又一遍,力求完善,毕竟这是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有很多即将触动的层面是我所不知道的。我的威望和名声仅仅是来自于军旅和这次救了努尔哈赤的命,足不足以震慑朝野还不得而知。所以我首先和皇太极商量,毕竟他是四大贝勒之一,手中掌握着八旗兵马的一旗,随后我招来包括上次给努尔哈赤会诊看病的包括赵学敏在内的许多御医一起商讨,那些曾经和我讨教过的郎中们也风闻而动,难免就要这样络绎不绝了。
其实我的计划归纳起来就是重视科学,提高医生的身份地位,扩大救治范围和培养先进人才。由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铜活字已正式流行于江苏一带,万历间(1573~1620)又出现了套板印刷。明代出版业的繁荣,为医学著作出版和医学知识普及创造了方便条件,再加上明代医学发展的也很快,大量的文人涌入医学领域,所以医学知识的普及已经不成问题了,但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医生,只能说是一种爱好和业余行为。明代沿袭元制,将户口分为民、军、医、儒、灶、僧、道、匠等,规定各户必须子袭父业。一入医户,子孙就必须世代业医。明代医户,大多社会地位低下,衣食不得温饱,与乐工、厨师、班匠等同,常有逃户现象,或于造册时贿赂官员改籍,统治者对此曾累加禁止。规定医生只有成为残废或年逾七十不堪应役时,才许放免。女真社会由于刚刚转型虽然医生的待遇虽然不错但是社会地位也不高,所以说关键在于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我的这个倡议得到了几乎是所有医生的支持,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有些汉族文人仍然不愿意为女真效力,但是对于救死扶伤这样的好事是不会拒绝和反对的。那些女真人对于提高医生的地位多多少少的有些意见,但是也都不重要,这事情努尔哈赤已经赞同,再加上谁都不愿意得罪医
览砗芗虻ニ鼙Vっ扛鐾诽勰匀鹊哪兀偎蹬嫒苏髡缴吵∈苌耸窃傺俺2还氖虑榱耍透槐匾鸵缴蝗サ牧耍哉庑└母锏淖枇Σ⒉淮螅ǘ朗侨门艘惭б阶龌な空饧略獾搅撕芏嗪喝艘缴姆炊裕揖桶颜饧略莼海馐毙枰侵С郑覆蛔盼馐虑楹退悄址常鹊纫埠茫挥跋齑缶帧
于是众人商定下,便有了初步的规划。
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建立官方书院培养新人,这并不难,关内的各种书院曾出不穷,尤其以东林书院出名,不过这些书院大多都是研究程朱理学,孔孟之道,再就是为了科举而形成的,我们所要成立的这个书院则专门是培养医学人才的,这在此时的中国可能是可创举吧。书院暂时定名为杏林书院,我为第一任院长,嘿嘿,这还是众人一致推举的呢,可由不得我不干,就我内心而讲,要是不让我做这个书院的院长,我还真的就是很失望呢,幸好皇太极没有叫我失望,当他率先举荐我的时候我高兴的真想上去亲他一下,但是还是假意的推辞了一番才高高兴兴的上任。其实我当这个院长可不是为了官瘾,我已经是太医院院判了,官是够大了,做这个院长我有自己的算盘,只有做了院长我才能在这所杏林书院中推行现代的教育体系,否则一切也就成了空谈。明代太医院分为13科,即大方脉、妇人、伤寒、小方脉、针灸、口齿、咽喉、眼、疮疡、接骨、盎镞、祝由、按摩,同元代13科相比,风科改为伤寒,金疮分为金镞和疮疡两科,杂科改为按摩,取消了禁科,较前代更适合临床需要。而杏林书院则简化这些科目下设药学系、临床系、护理系和研究所。这个系是我提出来的,别人都没争执什么,不过就是个名字,关外不同于关内,这若是在关内那些老
Ь棵腔共豢冀绦砭谩A俅舱庖桓拍钜彩俏姨岢龅陌四诳啤⑼饪啤⒍啤⒏静啤⒐强坪臀骞倏品治煌ㄒ担∠苏刖目坪妥S煽疲刖目撇⑷胙芯克叛芯浚S煽普庋闹浣资醪灰舶眨幌氲秸獾挂鹆艘环郏床宦壑型猓浣资蹙枪糯窖У闹匾槌刹糠帧U庵饕且蛭诮匀豢蒲Р埃匀挥氤匀坏慕缦薏⒉磺宄坏┓ㄊ跷扪椋环穸ǖ慕鼋鍪欠ㄊ醯牟僮髡撸皇欠ㄊ醣旧恚栽谥泄糯浣品ㄔ谝窖е惺贾照加幸幌亍F涫抵浣品ǖ谋局适俏资酰还侨死嗟囊恢只揪窕疃褪笔导疃N资跏鞘粲诳蒲А⒆诮萄А⑷死嘌А⒄苎А⑸裱У攘煊虻南窒螅皇抢硐氲娜死辔幕翁质遣荒芎鍪拥娜死嗌缁岬囊桓鍪导什嗝妫话旆ㄒ仓坏冒峤芯克R┭岛突だ硐档氖虑楸冉虾媒饩觯冶旧硎茄抟揭├淼脑谡夥矫媲岢凳炻罚劣诨だ硐狄埠冒欤轿袼丫辛撕芎玫木椋谑钦鲈吹恼绞币轿袼晃仪肴肓诵恿质樵骸
大略的将杏林书院的框架搭了起来,然后任命各系的主管,我把他称为祭酒,这可是延用中国古代的叫法,所以无人非议,祭酒下面设教授,准备请来各科的佼佼者从教。研究所由我担纲,这个研究院我可是十分重视的,因为这里将成为我阐述和诠释现代医学的重要场所,疏忽不得。
杏林书院暂时就这样定了,接下来就是选址建院,需要筹备一段时间。
第二件事就是建立全民的医药体系,明洪武十七年(1384)规定,府、州、县均设专职医官。府设医学正科1人,州设典科1人,县设训科1人,负责辖区的医药卫生。据《顺天府志》等载,各县还设有惠民药局、养济院和安乐堂。我仿照明朝的这种制度决定在各府县设医药局,但是简化明朝繁琐的设置,医药局包含所有和医学有关的事务,主要负责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疫病监测防治,古代中国造成大面积人口死亡的除了战争和天灾外,就是瘟疫了,对此我十分重视,但是这时的女真政权在各地根本就不具有这样的设置,所以各处都是空白,如何派员成了一个大难题,我手中实在是没有可派之人了,此事只能放缓,等着杏林书院成立,在从关内及各处招募人选,真要办起来恐怕至少要一年以后了。幸好此事女真所控制的疆域广泛,但是人口只有一百多万不是十分集中,暂时不会有大的疫情发生,但是将来就不好说了,心中虽然召集也一时拿不出解决的办法,只好等着。不过惠民药局还是可以先在各人口集中的府县开设的。这个惠民药局是明代为平民诊病卖药的官方机构,掌管贮备药物、调制成药等事务,军民工匠贫病者均可在惠民药局求医问药。遇疫病流行,惠民药局有时也免费提供药物。但是明朝惠民药局的设置及管理均很不完善,许多
药局有名无实或有医无药,或局舍破败。为了改善这些,我决定采取民办官助的办法,就是利用各地现有的药店作为网点,官方给予一定的补助,让其暂时充当医疗和疫病监测的职能。权宜之策也只能如此了。除了在各府县设立医疗机构外,军队同样设置军医处,专门负责士兵的日常医疗,在战时充当急救所和战地医院的功能,要求八旗每旗一个。由于暂时至少是一年内不会有大的战事(这次宁远大败,女真有些伤了元气,无法积蓄足够力量进行大规模战役)所以这个军医处也可以缓行。
第三件事就是医生认证,明代设有医生考选制度。嘉靖六年(1527)礼部尚书佳萼等提出对医生的考选问题,认为时录用医生,限于世医一途,使天下虽有卢扁、仓公,也无法选用,使太医院成为庸医栖身之所,于是主张由单纯世医制扩大为考选制。不是世医精通医术者,听其应试,试高考入籍而复其世业,不通医术者不被录用。现任医官,由礼部考其医术,以定升迁降黜。但是我所提出医生认证要比这个范畴大,并且想要借此确定医生的社会地位,对于整个关外到底有多少医生,都是什么程度,不光是我没底,就是那些个御医也不知道,这也成了我上任伊始就要面临的大问题,一方面民间有很多游方郎中,这些人的医术参差不齐,有的就是行骗,坑害了很多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人手各府县的医药局无法成立,于是我想到了这样的办法,通过考试来录用和甄别医生。规定今后凡是在关外行医的人必须持有官方发给的资格文书,没有的一律按行骗论处,充为奴隶。而官方太医院则专门设置考试司,负责行医资格的审查,凡是通过考试的根据其成绩分为医师、医士、医生和医丁。医师是考试合格并且成绩优良者,准许行医,并且推荐到各府县医药局或各旗军医处掌管医事,地位和待遇都很高;医士是成绩合格者也允许行医,可下派到医药局
蚧菝褚┚郑堑匚缓痛鲆纫绞Φ祝灰缴侵冈谛恿质樵貉安⑶乙丫瓿筛骺蒲б低ü樵嚎际缘痪哂辛俅簿榈难庑┭梢韵屡傻礁亟醒昂褪导竦靡欢ūǔ辏蛔詈笫且蕉。傅氖浅杉ú缓细竦模蛘呤歉杖胄恿质樵旱难庑┤吮匦胙埃却ü际裕庞凶矢窠丁?际砸荒晁拇危煽际运靖涸鹱橹推涝摹5比涣私衲甑目际砸嘁恍蛭獾扔谑且淮我缴詹椤
暂时想到的能做的就是这三件事了,其他的要等到实际实施的时候再看,至于太医院暂时不想大动,补充一些人手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大动难免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多日下来,我发现这些御医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和各个大臣贝勒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这个新设的太医院,各方势力都在关注,努尔哈赤经此一役再加上大病,精力不比从前,所以各个贝勒们都在私低下培植自己的力量。这一次努尔哈赤大病,我能脱颖而出,都给这些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趣的是阿齐格、多尔衮在不久之后就专程来拜访我,我不得不佩服阿巴亥等政治嗅觉当真的敏锐,这兄弟俩和皇太极的关系不错,这和皇太极的人缘分不开。这时的多尔衮还没到15岁,但是已经生得高大威猛了,几乎是年轻时努尔哈赤的翻版,难怪努尔哈赤如此宠爱他,这么小就分给他一旗的兵力。阿齐格也十分英武,这二人的到来虽然让我诧异,但是一想到他们的母亲也就释然了,或许是感谢吧,阿巴亥的三个儿子这时都还不大,势力有限,一旦这时努尔哈赤归天那么在这场皇位继承权的争夺中他们无疑是处在劣势的,历史也是这样证明的,这次我救治了努尔哈赤无疑将这个时间大大退后,这个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何况以现在努尔哈赤对我的重视,正是他们拉拢的对象。
和多尔衮的接触很短,但是明显的这个人是继努尔哈赤后的另一个枭雄,可以说女真最后能入主中原和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这个年轻人我格外的注意。他的眼神中透漏着一种孤傲和狡诈,大概是从骨子里就看不上汉人吧,对我虽是客气,但是也仅限于此。阿齐格倒是很谦逊,他和我的年纪差不多,为人却很老成,转达了阿巴亥对我的感谢后,并明确表示愿意支持我的医事改革,当听说说到要在各旗设置军医处及其功能时,一旁的多尔衮一下子专注起来,并问了我很多问题,在了解军医处的职能后,他随即表示要第一个在他的旗中设立,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作为一个军人的天生的直觉和敏锐,无疑多尔衮已经认识到军医在将来的战争上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这让我越发的警惕起这个人来。像多尔衮这样的人一旦不为我所用,那么将来他一定会成为我最大的威胁,这人不容小视,但是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统帅,假如用好了那么将来开疆拓土非他不可。此时我心中对未来已经勾画出一幅蓝图。
第一卷 始于辽东 第十一章 圈钱
清明节的时候,经历了长期的思想准备和酝酿我上任了。太医院距离皇宫很近,这或许是便于给诸多贝勒贵族看病吧,这时候四大贝勒的府邸距离皇宫都很近,其实整个沈阳也不是很大,人口不过才十几万。
小小的太医院此时人并不多,10的御医和三个执事几乎就是全部的人员了,看到这可怜巴巴的几个人我不禁有些心冷,难道就要靠这几个人来完成我的医事改革么?看了看一旁陪我一起来的皇太极,他此时张开双手向我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真是郁闷。
更让我郁闷的是费了半天的劲努尔哈赤仅给了我5千两的银子作为这次医事改革的经费。5千两银子能做什么呢?自从到了这个年代,可以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银子,从打来到这里一直有人给我提供吃住,对此时的物价如何我根本就不了解。当院使额尔德尼颤巍巍的叫下人把银子交给我的时候,他做了个同情的表情。于是一打听才知道,这5千两银子假如是给我个人,那么我现在或许够做个小资了。但是这些银子连一片像样的宅子都买不到,就不要提我心中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杏林书院了,差点没把我鼻子气歪。我嚷嚷着去找努尔哈赤,却被额尔德尼拦住了。
“先生有所不知,今年宁远一败,我女真一无所获,而且要抚恤战死的士兵,所以能给先生提供这些就不错了,先生就是去了也是白去。哎,这战真是赔本的买卖。”额尔德尼感叹道。
听他这么说我也没了办法,没有钱如何办事啊?钱!钱!钱!现在我满脑子都是钱,不解决资金的问题,医事改革如同一张废纸,让我到哪里去圈钱呢?我转头向那些御医看去,这些现在我的下属们一个个都低下头生怕我找到他们头上。
“我看这样吧,我先带个头捐助先生3千两银子,或许阿齐格、多尔衮他们也会捐一些的,我在找找其他旗主贝勒,看看他们能否捐助一些。”皇太极说道,看他那表情让他出3千两银子,也是十分肉痛,可是谁叫他一直是我医事改革强有力的支持着呢。目前也只有这样了,我极度灰心,匆匆的结束了这次上任,哪里还有什么精神进行医事改革啊,灰头土脸的我回到府中,望着墙壁发呆。
现在我脑子里想的已经不是如何完善这个计划了,而是如何圈钱。有了!我脑子中灵光一闪,不是要进行医师资格考试么,我完全可以参考后世的四六级考试,从这上面弄些零花钱还是可以的。只要我要求这些参加考试人每个人上缴5两银子的报名费和评阅费,没那么想来总会有一千多人吧,那就是5千多两啊,而且这些人一旦不通过考试,可以安排进杏林书院进修,再收取一些学费,呵呵,看看吧这可能就是教育乱收费的雏形。但是这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的经费,杏林书院的学生我是准备免费教育的,而支撑这些学生的费用简直就是无底洞。
思索了很长时间,一无所获。这时从外面化缘的皇太极回来了,他倒是满载而归,因为我的医事改革要在各旗设立军医处,对各旗都有好处经皇太极地宣传很快获得了各旗主贝勒的欢迎,于是这些人纷纷慷慨解囊,多尔衮和阿齐格各捐了2千两,其他的也都是一千,五百的不等加上皇太极的我现在总共得到了将近2万两的银子。由于这次宁远大战各旗损失不小,所以暂时也只能援助这些了,而且各旗主答应从他们的奴隶中抽调一些援建我的杏林书院,这样算下来总算是够建书院了。多多少少的我松了一口气,谁能想到我一个堂堂的太医院院判会为这些银子发愁。没办法,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作回我的兽医呢!等等,兽医,我的脑子再次灵光一闪,来到这个时代由于一直在策划我的医事改革,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个兽医,而且还是一个学药物的兽医。
这人啊,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看我才当了几天神医就差点忘了本。我不断警告自己,李开阳啊,李开阳,你咋就忘了自己是个兽医呢!叫你声神医你就真当自己是神医了!接下来的两天我和几个御医一直在皇城周围转悠,寻找合适的校址,终于在临近浑河的天柱山脚下找到了一块宝地,以此作为书院的校址。随后我就在校址的一旁命人搭建起一排排木棚,余人均不明白我要做什么,我也笑着不答,等到木棚建好才命人从各处收集猪和鸡等牲畜。女真是游牧民族,但是其主要是放牧牛马和羊,养猪恐怕还不在行,至于鸡就更不用说了。我这个兽医正是希望利用现有的这点资金操持一下自己的本行,牛马等大牲畜繁殖周期太长,效益见得不是很快,而像猪和鸡这样的家畜周期短,繁殖力高且容易饲养。在封闭的环境下疾病也很好控制,总算是尝试一下吧,对于我的这种举动皇太极和御医们都是不理解,堂堂的太医院院判李神医居然操持如此贱役如何能让人理解。见我干的乐此不疲,这些人几经规劝下还是不奏效,也就不再烦我来了,而是专心的进行他们的医师资格考试去了。
这次的医师考试范围很大,各府县都接到通报全力协助我的工作,所以不到一个月就有500多人进行了考试,合格者也达到了300多人,见这三百多人分门别类的集结在一起,进行了短期的护理培训,主要是教这些人缝和包扎等技术,从中挑选了160多人分配到各旗的军医处,其他一些分到各府县的惠民药局,剩下一些不愿意效力的就任由他们流向社会。作完这些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终于这个医疗体系见到了雏形,但是以后运作的如何还要等着以后检验。忙完了这些我又回到了书院的建筑工地上,一方面监督工程进程,一方面接着养我的猪。这猪养了一个多月,按照我现代的饲养理念上膘的很快,有的在收集来时就怀了孕,这时产下了猪仔,数目一下子增加到了40多头。鸡的繁殖更快,由于基数大这时已经有300多只了,这些天来我真的很快乐,又重新作回了我的兽医,这种感觉熟悉而又亲切。
我国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养鸭养鹅,养鸡比这更早。家禽人工孵化法究竟什么时候发明,已难于稽考,已知早在公元前就在我国应用,一直沿用至今。在北方,大都用土缸或火炕孵蛋,靠烧煤炭升温。在南方,一般用木桶或谷围孵蛋,以炒热的谷子作为热源。这些人工孵化法所需设备简单,不用温度调节,也不需要温度计,却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温度,而且孵化数量不受限制,成本很低,孵化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至于养猪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更多了,据近代遗传学的研究,中国家猪的体质外貌、胴体品质、生长速度(平均日增重)的遗传力都比较高。在猪的育种工作中,对遗传力比较高的性状,通过选育,可以比较容易地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历代劳动人民的精心选育下,中国各地曾培育出不少优良猪种。这些猪以早熟、易肥、耐粗饲和肉质好、繁殖力强著称于世。所以想要获得成功并不难,只是从前没有人如此重视和大规模的养殖罢了。
但是毕竟这些养殖见效还要等一阵子,剩下来的时间我将目光投向药物。这年头什么药物能吃香,最有市场呢,我进行了一些列的调查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壮阳促孕,很惊人的结果吧,还别说真就是这么回事,大臣贝勒们家里无不豢养很多姬妾,时间一长难免不力不从心,还有就是这个时代对于生育也十分重视,战争直接导致了人口缺乏,而不孕不育的比例还是不少的,这里面的市场是十分有前景的。记得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一位同学就是搞繁殖药物的,而且效果相当不错,可要比这个时代的什么大力丸和金枪不倒药要有用的多。呵呵,这回总算是能用上了,凭着记忆我写出药方,并且将药物分开让下人买来,自己躲在屋子中一顿炮制,于是闻名于世的壮阳促孕散就此诞生,再加上我李开阳李神医的威名,还愁销路不好。肥水不流外人田,我首先将皇太极请来,而他耳边一顿耳语。
“真的么,李先生,有这么神的药么!”看他那样子肯定是试过不少药物。都是男人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了,我在他面前打了保票。两人心领神会的一顿狂笑,把身边的人都弄得莫名其妙。没有多少天,整个沈阳城都在盛传四贝勒得了李神医的神药,如今威猛之极,又要再讨几房小妾云云。随后又有传言说皇太极的一房小妾多年不孕,如今已经有喜云云,在官方和民间的炒作下,我的神药一时成为坊间议论的话题,大家都在为得到我的神药而费尽周折,我的屋舍外更是川流不息。
“三贝勒,我现在实在没有这药了,上次为了给四贝勒配齐这些药足足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要知道这里面用的药材可都是十分名贵的,有几味药更是难寻,足足花了我将近300两银子啊!要不是四贝勒在修建书院一事上大力支持我并且慷慨解囊,我也不会这样费尽周折的给他练药啊!”我装作十分为难的对阿敏说道。
“原来是这样啊,钱不是问题,李先生您看您能不能再费些时日给我也弄几副,我那些女人都好几年了,连个蛋都没生出来!”说着这个曾经和我为难的三贝勒阿敏脸上堆起笑容,手一挥,他的家奴们抬上了一口箱子,阿敏伸手打开,只见一箱子的银锭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我看了一眼,这样的箱子最近我都收了好几箱了,所以并不惊讶,仍旧装作为难道:
“三贝勒,千万不要这样,折杀小人了,这实在是让我为难,这之前二贝勒和大贝勒都有来要,你看我这是先给谁好啊?”
“这个,难道先生就不能多做一些么,先弄一两副也好啊!”
“这,这……实在是不好办啊!三贝勒真是为难人啊!行啊,我就辛苦辛苦吧,谁叫你是三贝勒呢。不过这些银子还请三贝勒收回,我李开阳岂是贪财忘义之人。”我颇作为难的说道。
“哪里,哪里,李先生如此辛苦,为我大金国当真是鞠躬尽瘁,这点银子不过是小意思,还请先生笑纳。”阿敏再次堆起满脸横肉恭维的说道。
“这个,这个实在不好收,这点药是小事,要不是主药难弄还不是三贝勒你要多少有多少。”我不怀好意的说道。阿敏心照不宣,哈哈大笑。
“那这些银两就算是资助先生开办书院所用,以后先生再有什么难事,尽管来找我阿敏。”
“如此,我就不客气了。”我说道,嘿嘿,我还真就不客气了,好你个阿敏,当初皇太极化缘时你只出了500两银子,这时为了几副药居然掏出上千两,看来不黑你都对不起我自己。其实这一副药的成本不过数两银子,药的主要成分也很常见,只是配方不同,加上制作工艺比这个时代的中药要更加精纯,所以得到的有效成分也就很多,药效自然威猛,这可不是吹的,一种好药最重要的就是药效,没有好的药效我如何敢拿出来炒作呢。送走阿敏,我命人将银子抬入我的书房,这些天光靠卖药就收入了上万两,呵呵,看来我不需要养猪了。
在阿敏走后的数天,民间又开始传说,李先生的神药价值千金,不是普通老百姓买的起的,但是就连这种药的药渣也具有神奇疗效,所以不知是谁据说是李先生的下人偷偷的从李先生那弄了一些药渣,开始在坊间买卖,价格由最初的50两一路高升到100两,仍然是货源紧缺。
“李先生,真是不得不佩服你呀,看来你不该做神医,而是应该做商人,到时肯定富可敌国。不过先生的药渣真的也具有疗效么?”说话的是皇太极,这事是他和我一手策划的,于其中底细如何不知,只是对我将药物以100两银子一副的“批发价”售给他还是有些心疼,若是这药渣也好用那么以后还是用药渣好了,这药虽然神效,可是毕竟为了那春风一度花费如此巨大还是有些心疼的。
“四贝勒有所不知,我所利用的正是人们的心理,物以希为贵,并且利用传言增加它的神秘性,至于这这种经商的天分,呵呵,我也是现在才发现,真后悔怎么是学医而不是经商呢!至于药渣么,其实那不过是用质量差些的药材制成,而且工艺上少了几个环节,所以药效要差一些,但是多少也是管用的。我劝四贝勒还是用好药,固本培源,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不再依赖这些药物了,到时依旧龙精虎猛。四贝勒若是执意想要,我看这样吧,10两银子批发价如何?”我谦虚地说道,其实心里确实后悔,多养了一个月的猪,早知道这个年代药物有这样大的暴利,我还养什么猪呢!
都说手里有钱好办事,这话一点不假,自从开始贩卖“伟哥”,我手头多了很多余钱,杏林书院的工程也越来越快。至于为什么给如此神药起了一个“伟哥”的名字很多人不理解,我只是讳莫如深的一笑,时间长了也就没人再问,没用多少时间“伟哥”二字深入人心,其后一些贵族富翁们相见,常常嬉虐的问候道“今天你伟哥了么?”,一度风靡一时,此后帮助妇女成孕的药物问世,没等我命名就被民间称之为“孕嫂”。